当前位置:云南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图片头条 > 正文
《我要去红河》有望上龙年春晚
来源:云南网 编辑:魏琳 发布时间:2011-10-28 14:09:05

  

\

  解放军第二炮兵文工团青年歌唱家董冬

  

 \ 

  董冬在红河参加MV摄制现场

  

 \ 

  董冬在红河采风期间与当地少数民族同胞合影

  

\

  《我要上春晚》官网投票显示截屏

       彝族的打歌、哈尼族的棕扇舞、彝族民间游戏打磨秋、哈尼族的长街宴叼桌子绝技、花腰彝女子舞龙等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民族民间奇技绝活轮番登上舞台,一首《我要去红河》歌曲在短短五、六分钟内铺陈出令人眼花缭乱的云南边疆少数民族生活场景。

  作为中国首支微博原创歌曲,《我要去红河》已成为今年全国十分引人注目的一个文化现象。词作者是全国著名的“微博明星”、有“中国网络影响力第一官员”之称的红河州委常委、宣传部伍皓,成千上万的博友参与了歌词的评议和修改;曲作也是从微博征集而来。

  红河州还发起微博征集演唱歌手活动,解放军第二炮兵文工团青年歌唱家董冬从全国7万多名应征歌手中脱颖而出。歌曲通过微博首发,网上点击量突破1200万人次,因此成为今年以来的新歌“人气王”,从而入选央视《我要上春晚》。演绎这首人气金曲,董冬备感压力,一直努力寻求艺术上的创新突破。

  今年7月,云南红河州委宣传部建立首都文艺工作者艺术实践基地,推动文艺工作者“下基层,转作风,树艺德”。董冬率先响应,深入云南红河州进行了三个多月的基层实践。在采风的过程中,董冬看到生活在这里的哈尼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群众的许多日常生活场景都那样具有艺术的冲击力,悟出了“生活即艺术”的道理。

  而对《我要去红河》这首热歌的演绎,红河州委宣传部提出走文化创新之路、创造全新演唱形态的构想。董冬大胆实践,抛弃从唱腔、舞美等方面去刻意雕饰的老套做法,而是直接从少数民族山寨请来19位村民,共同完成对歌曲的演唱。这些少数民族群众在舞台上是那样的自然、淳朴,就如同平常在村子里游戏、玩耍,原汁原味,毫无矫揉造作,与董冬的演唱结合得又完美无缺,让观众身临其境,如身处美丽浪漫的云南红河的某一个民族村寨。

  作为歌者的董冬,甘愿退居到配角位置,用自己天籁般的歌声引出一幕幕生动的红河画卷,让观众在董冬穿透心灵的歌唱中,欣赏到云南红河绮丽浓艳的民族文化。董冬介绍说:“这是一种新的艺术样式、新的节目形态,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歌舞节目,摆脱了‘歌手+伴舞’的固有演唱模式,是歌与日常生活、歌与民间游艺的完美结合,我们称之为歌艺表演。”

  据记者了解,这支别开生面的歌艺金曲《我要去红河》,在《我要上春晚》的舞台上甫一亮相,就激起观众对龙年春晚求变、突破的兴奋和期待。当晚的节目主持人董卿以及知名歌手尹相杰、影星黄奕、导演刘鉴等现场评审也认为,龙年春晚需要《我要去红河》这样创新的节目形态和艺术样式,来满足观众对春晚求变的热切期盼。

  千龙网记者日前在登录《我要上春晚》官网发现,董冬这支歌艺金曲《我要去红河》备受广大网友青睐,在实名制投票中获得6386265票,占该官网此次投票总数的43.68%,高居第二。(记者于振华)

上一篇:“猫王”亮相旅交会 推介美国旅游
下一篇:2011游交会云南少数民族表演异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