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甘肃
金塔频道
兰州 嘉峪关 酒泉 张掖 金昌 武威 白银 临夏 甘南 定西 天水 陇南 平凉 庆阳 穆斯林通讯 平川频道 甘肃棋牌 本网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 :每日甘肃 > 兰州晨报 > A08 正文

大学生入学·回忆:“遥想当年迈向象牙塔的“第一步”

作者: 稿源: 每日甘肃网-兰州晨报  2011-09-01 05:16


  9月,我省高校迎来数十万新生,这些新生大多没有远离过父母。于是,浩浩荡荡的“家长团”陪伴他们来入学,在衣食住行上照顾得细致入微。记者了解到,来自城市的学生中,手机、电脑、MP5等数码产品基本都配齐了,农村的学生大多没有带电脑,而手机基本是人手一个。而回望过去,那时的“天之骄子”们,如今已成为各行各业的栋梁,当年的报名场景他们仍历历在目。

遥想当年迈向象牙塔的“第一步”

  上世纪70年代

  李生有西北师大附中高级教师(1974年入读兰州师范学校语文班)

  1974年,20岁的李生有通过了乡上组织的考试,被推荐进入兰州师范学校。10月份的一天,他一个人从永登连城的家中出发,当时,只带了4元钱,从永登到兰州的车票是3.2元,买过车票后,他口袋里只有8毛钱了。尽管永登离兰州市区并不远,但此前,他从来没有来过城里。李生有回忆说:“那时家里困难,没有新的,都带的旧铺盖,衣服带的很少,单薄的几件旧衣服。”

  坐车到西站后,他从车站打听到去学校的公交车在哪里坐,来到安宁刘家堡时又花去一毛五。“当时就有师哥师姐们拉着架子车在车站接新生,他们帮我拉着行李去了学校。”学校人并不多,报名登记后,他就带着行李去了宿舍,宿舍都是平房,和教室一般大,二三十人的大通铺,中间放着一个冬天取暖的土台炉子。“那时上课很认真,尽管冬天很冷,但大家都觉得很开心。也不用花钱,学费全免,还发生活补助。”

  上世纪80年代

  王文水省直机关干部(1985年入读兰州大学经济系)

  1985年,王文水从天水一中保送进入兰州大学,从没出过远门的她要第一次一个人坐上火车来兰州。父母把她送到火车站,母亲哭着向她挥手道别。“父母很开心也很不舍。母亲早早就为我做好了上大学的全新被褥,奶奶担心我受寒,还特意让我带了一块毡铺在床上。”

  上了火车后她才发现,父母的注意力全在送别上,竟忘了给她钱!在当时,没拿钱并不是多么重要的事情,她依然开心地坐着火车来到了兰州,当时口袋里只有几块钱,她买了一个水壶、一个脸盆就过起了大学生活。回想起来,她感慨万分:“当时给学校就交三四块钱,没有也可以迟交,我完全不紧张,对钱没什么概念,没有就没有了。过去和现在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上世纪90年代

  杜清甘肃电信公司职工(1998年入读兰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学系)

  1998年,杜清和3名同学一起从河北老家出发,踏上了西去的求学路。“那时候家长送孩子的很少,我们县城中学里正好有几名同学也上兰大,就一起约好走了。”杜清带着衣服、简单的生活用品,怀揣着3000多元钱,坐了30多个小时的火车,终于到达兰州,从火车站又坐兰州大学的“迎新”车。当时本科生都在兰大本部,学习、住宿环境都不错,宿舍是4人一间。交了2000多元学费后,他剩下了1000多元生活费,每月300多元钱,足够日常开销。“那时候偶尔有同学带传呼机,大家都很好奇地拿来看看。平常打电话用的是201卡。现在,这些东西都早已消失了。”本报记者魏娟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传呼机 几件 被褥 

编辑: 马洁莹
相关新闻
Can not find mark:zw_wzli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