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 
当前位置:社会频道-->社会热点-->正文
白马雪山隧道坍塌事故获救工人回忆被困的40个小时
40米隧道提供了生存空间
http://www.yunnan.cn  发布时间 2011-08-14 07:55:46 星期日  来源:云南网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3元/月)

分享到云微博
更多

 

一上救护车,医护人员立即施救。

被困工人被救出

昨日凌晨1点6分,当最后一名工人从海拔3700多米、洞深540米的坍塌隧道里安全出来时,意味着这次历时42小时的8·11隧道垮塌营救圆满成功。让我们将时钟调回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12日晚11点50分

生命通道终于打开

当一根钢管打到8位工人面前时,工人们终于看到了希望,觉得很快就会被营救出去了。通过钢管,8个人向外面营救的人员传递出去了“我们还活着”的消息。

钢管打通了,洞内的人员激动万分,洞外的救援人员也是备受激励。这个消息一经传出,救援人员奔走相告,洞外轮换作业的工人们的干劲更足了。

洞里是8个鲜活的生命在等待,洞外是几百双眼睛在盼望。在场的所有新闻媒体的记者,全部将镜头对准了救援通道的洞口,而在救援通道狭长的通道里,两张手推车轮换着不断往外倒土石,曾经参加过汶川地震抢险的云南省消防总队应急分队的官兵,全副武装聚居在洞口,一旦打开生命通道,便会立即将搜救犬带进洞参与营救。

而最为焦急的还是那些停放在洞里的8辆救护车,他们将车门、车灯全部打开,担架已经停放在10米开外的隧道里,大家走来走去心情焦急万分……

凌晨零点多

第一名工人获救

经过救援人员40多个小时的努力,第一名工人被营救出来。这个年龄最大54岁的汉子,立即被两名消防武警搀扶着到救护车上,等候在此的医生护士迅速采取打针、输氧等一系列急救措施。

这是一名来自贵州的汉子,当隧道垮塌下来的时候,父子俩同与其他的6名工人被困在了洞里,而垮塌的位置距离隧道口在486米~496米之间。“突然之间,大面积垮塌体掉了下来,隧道内顿时漆黑一片。”这名工人在回忆起当时的情况,仍然激动不已。坍塌发生后,几名工人相互呼喊着聚集到了一起。虽然不免有些慌张,但大家都相信,洞外的施工队、项目部、指挥部一定会救他们的。

坍塌体距离掌子面大约有40米的距离,正是这40米的距离,为8名工人提供了生存空间。坍塌发生后,大家采取尽量少说话、不消耗自己的体力,并不时竖起自己的耳朵倾听外边的营救动静,相互关照在黑暗中等待。他们的猜测与洞外的营救可以说是同步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听到外面有大型的挖掘机在嚎叫着铲土的时候,大家听到之后相互鼓励。

凌晨零点11分

8名工人全部获救

当8名受困工人先后出现在洞口,沸腾的掌声连成一片。

在人们的欢呼声中,8辆救护车载着这8名工人,一路呼啸着朝140公里之外的香格里拉人民医院进发。

深夜4点50分

8人安全抵达医院

8名被困的工人被送达医院时,昼夜无眠的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早已做好了准备,换洗的衣服和洗漱的工具一应俱全,医院早已为他们准备好了病房。

上午10时10分

“出院还要上工地”

省政府、迪庆藏族自治州相关领导到医院看望了输液的工人。

虽然这一次与今年3月间的肯古隧道的隧道垮塌遭遇同出一辙,但在国道214线上作业的工人们高兴地对记者说:“党和政府把我们工人真正当做自己的儿女,生命高于一切!等我们出院了还要上工地,争取早一天将国道214线这一条亚洲最长、海拔最高、施工条件最难的隧道早日打通。”

【采访花絮】 由于营救是在白马雪山海拔3700米的山谷里进行,几乎所有手机都与外界失去联系。幸好在临行之前,中国移动迪庆分公司提供给了云南日报、春城晚报两个无线网卡,尽管这里信号并不是很好,此时终于派上用场,并一度成为“抢手货”。

(史效轩 摄影报道)

    
打印 收藏 二维码 关闭 评论 返回首页
责任编辑: 吴杰
关闭 
使用手机二维码扫描软件软件下载地址)可获得本页面链接地址
图片新闻
推荐视频
百度推广
版权声明: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授权云南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0报4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云南网”或“来源:云南网-云南””。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