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频道首页 > 娱乐新闻滚动_搜狐资讯

用来回忆的异域(图)

2011年10月15日03:56
来源:新京报
《怒河春醒》
《怒河春醒》
韩松落著
上海三联书店
2011年8月

  书评人 陈嫣婧

  如果小说是需要作者尽可能地把自己隐于作品之后,那么散文就恰恰相反,它需要作者强大而真实的自我作为写作的原动力,甚至是一种原始的欲望。所以很多作家常在写完小说之后回过去再写散文,因为他觉得光用小说的形式似乎还道不尽他想要说的所有。对于韩松落这样的评论者而言,更应是如此。

  看完《怒河春醒》之后我记住了一句话:“时间,让过去成为异域,一个没有可能经历过的异域。”这句话也同时让我明白了韩松落的散文集为什么会那么厚,有那么长的目录。他是在写他的回忆,但又并不是在回忆,他把这种回忆当成了一次模棱两可的尝试,就像一个正规的彩排。演员们都穿好了服装化完了妆,作为观众的你忽地闯了进来,你搞不清楚这到底是演练还是演出,所有的人翩翩起舞,他们何其相似,却有着本质的区别,然而彼此之间又被紧紧连接着。

  大概所有有过异地生活的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吧。新疆与上海,不仅是生活方式所形成的落差,更是理性与非理性,规划与狂想之间的落差。

  而所谓的“异域”,正是这落差带给人内心的一处空白,以及这空白所发出的回音。也许面对现实生活,我们会有适应或不适应这样类似的判断,但在文字中,任何判断都会变得暧昧、莫名、或者根本不必分清。所以对韩松落来说,不但回忆的内容可以似是而非,就连回忆本身也变得似是而非,但它们的组合却负负得正,变得如此真实,绵长。

  韩松落不是写新疆写得最好的散文家,这并不奇怪。在不止一篇的文章里,我们可以看到他模仿鲁迅《朝花夕拾》或萧红《呼兰河传》中的句子,去写一处景物。我甚至怀疑,这样的写法纯粹是为了纪念他小时候读过的语文课文,一种近似自给自足的宣泄。是的,就是这种宣泄,想尽办法地让自己或者读者去靠近那种生活,去靠近他笔下所有的人和事。对暴躁父亲的惧怕,对母亲的眷恋,还有家庭周围发生的一切能触动他神经的细密小状况。

  前阵子读过吴念真的《这些人,那些事》,这书用来概括《怒河春醒》的内容,也许会确切一些。就如韩松落的《为了报仇看电影》,电影只是一个契机,而不是作者最终的目的,《怒河春醒》也一样,地域只是一个承载物,要在这上头放置的,恐怕是作者对于记忆强烈的依赖感和表达欲吧。但是,依赖和表达最终也是孤独的,注定要落空的,所以在前言里,作者就真切地表达了这种彷徨。这是韩松落对自己写作动机的一次追问,非常诚实,一如这本散文集的所有文字,诚实到让我足以忽略那些文字上的缺陷。
(责任编辑:Newshoo)
  • 分享到: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