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体育NBA娱乐财经股票汽车科技手机数码女人论坛视频旅游房产家居教育读书游戏健康彩票车险真话应用酒香

中国三次怀旧潮

2014-12-21 12:07:05 来源: 齐鲁晚报(济南)
0

本报记者 陈玮 实习生 刘娇娇

如果把怀旧作为一种心理态度或者社会态度,一种对历史资源的寻求,那么在中国早已有之,从中国打破闭关锁国的状态直到现在,共有三次怀旧思潮。

第一次怀旧潮起于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古今中西之争。19世纪末期,中国的国门被迫打开,传统知识系统趋于崩溃,以近代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成功为其物质基础的西方文明,成为指引中国现实出路的思想资源。但这种资源并没有根本改变中国的现实困境,反而产生了更多更难解决的新问题。人们开始以回溯本源的方式,来反省现实的困境,比如以章太炎为首的“国粹派”,以梁漱溟为首的“东方文化派”,坚持以中国文化为本位,主张“文化回归”。

第二次怀旧潮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发生。它的直接缘起是“文革”之后的反思及寻根热潮。十年浩劫留下一片文化废墟,“何去何从”的问题再次压倒了一切。为了寻找答案,知识分子把目光投向了中国传统文化,也由此掀起20世纪80年代的“文化热”。1985年1月,中国文化书院举办了第一次文化讲习班,掀起了全国范围的文化讲习热。这个时期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的“第二次启蒙运动”,其中最中心的问题就是中国应当如何继续完成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

第三次怀旧潮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改革后知识分子对于传统文化的回望。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角,1993年,《上海文学》第6期发表了王晓明等人的《旷野的废墟—文学与人文精神危机》一文,文章从对当前中国文学危机的警告和诘难出发,提出当代人的精神信仰已然破灭、人文精神日渐委顿的问题,呼吁作家“灵魂救赎”和文化人的自省,呼唤新的人文精神。(来源:齐鲁晚报)

netease 本文来源:大众网-齐鲁晚报
0
网易荐新闻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0人参与
0人跟贴 | 0人参与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0人参与 | 手机发跟贴 | 注册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点新闻

猜你喜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