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提前怀旧

2013年02月03日 09:07
来源:深圳晚报

原标题:提前怀旧

《提前怀旧》 余斌 著 三联书店 2012年12月出版

余斌(作家)

人到什么年纪开始怀旧,似乎没有一定的。

我进入大规模的怀旧,与在网上和昔日同窗相聚不无关系。先是大学同学因入学30年要聚,在网上弄了个讨论版,起初颇有恍惚之感:当真已有30年了么?屈指算来,可不就是!过后又因母校四中校庆,有一拨中学同学聚于网上,更是热闹。老同学之间,共有的不是现在,不是未来,乃是过去的时光,话题也便天然地染上了“怀旧”色彩。偶然兴动,就将记忆中的一些人与事写了贴出来,没想到一发不可收,昔日同窗或者叫好,或者帮着回忆,纠正细节,或者干脆就命题,我则索性当回事地不务正业起来。原先没写过这类文字,不知道算什么,自然也就不知该往哪里投,后来承《万象》、《读库》、《书城》等杂志不弃,陆续登出来,在《万象》登出的时间较早,有系列性,就弄了个专栏,名为“提前怀旧”。

算来离退休总还有10来年,现在就大张旗鼓怀其旧来,似乎早了点,称为“提前”,谁曰不宜?只是据说“70后”、“80后”都已开始怀旧了,有学生读了文章后就提示我这一点,戏言“提前”二字有点“托大”。不知“怀旧”的年纪是否已普遍提前,怀旧成风则以我所知,乃是事实。大凡怀旧,不是遇到现实中的不如意,便是往事太过甜蜜,而二者又往往相激相生:过往的生活因对现实的不满而显得诱人,遁入回忆则令周围的世界让人格格不入,至少是产生距离。怀旧通常让人感到温馨,若想一味地温情起来得有个前提,即是让过去与现在彻底隔绝,不生关系——所谓“距离产生美”,时间上、空间上,都是如此,唯其过去被封存起来,取消了现实感,“怀旧”才有可能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乌托邦”。

我的怀旧稍有不同,我不认为过去和现在可以分离,事实上从“现在”也分明可见种种“过去”的影子。此外想想青少年时代,固不乏温馨的记忆,无奈于今想来令自己脸红之事,亦复不少;至于作为大多数文章背景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今视昨,我的感受固然有“追忆逝水年华”的一面,另一面则是荒诞。我也想传达出这种荒诞,倘若其中不乏喜剧性,且我也能以轻松的笔调来写,我想是因为年纪的关系,我那一辈人没有负荷上几代人(比如右派一代、知青一代)的沉重。我忠实于我的记忆,彼时我眼中呈现的人与事,相信这也是“文革”记忆之一种。

说到“记忆”,这二字在具体的使用中似或有与“怀旧”分道扬镳的意思,大体上“怀旧”是一味地沉湎过去,“记忆”则有现实的指涉,甚或就是面对现实的一种形式;前者是追怀的、感性的,后者则有理性的冷峻,强调对昨日的审视。我相信两种成分我的文章里都有一点,也不知混在一起是不是一个“合则两伤”的局面,唯在我写时确是想打成一片的,也就由它。……(本文为作者序,因版面篇幅所限,有删节。)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