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青春怀旧”

2013年06月02日 02:01
来源:武汉晨报

记者梅冬妮

今年的金马奖颁奖典礼,主办方预计将邀请历届获奖的影帝、影后及导演共112位得主共襄盛举。这其中,执委会统计有18位影人已过世,另外2位失联……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70年代当红影星“二秦二林”秦汉、秦祥林、林青霞林凤娇,可望暌违30年再度同台聚首。事实上,不止是金马奖,《致青春》、《中国合伙人》两部青春题材怀旧片的大卖,早已拉开影视怀旧的序幕,而放眼望去整个娱乐圈的怀旧风近年来也是愈演愈烈。

当90后的妹子都在感叹自己晚婚,80后已然不会再爱了,整个社会好似一夜之间,因为一部情节简单的电影,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怀旧”时代。这“新”新在年代,新在怀旧的人群,也新在怀旧的方式方法。公众媒体每天用各种方式轰炸并提醒着人们,请记得怀旧!殊不知,这小小的“怀旧”蕴含着巨大商机。不止如此,尽管不愿意承认,但在如今消费、传播、审美都如此快速的当下,人们除了用怀旧缅怀经典,用怀旧逃避现实,还能怎样呢?

现象

现象

借“老名声”上位是法宝

老人老歌祭不停,钞票赚不完

《我是歌手》这匹黑马最终创收3亿,让所有竞争者傻眼。一群人气殆尽,歌路陈旧的“资深艺人”们不但为自己赢得了第二春,顺便给90、00后普及了音乐历史,更让那个深陷泥潭播出此节目的卫视重获新生。《我是歌手》的受众广泛得让人讶异,长者借节目追忆往昔,幼者同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地怀旧起来。“怀旧”一出,明星阵容、制作难度、追求新意,全部都成浮云。观众席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泪眼朦胧,和“又让一家人团坐在电视机前”的盛况,宣告怀旧的胜利。

其实,《我是歌手》不是一个偶然。《我是歌手》之后,以《我为歌狂》、《歌声传奇》等为首的新一批怀旧生力军随即诞生,同样是老歌老咖的同场竞技,“怀旧”的消费远还没有停息。怀旧不是新发明,早在许多年前,各种打着“缅怀”旗号的音乐活动层出不穷,今年更甚。每年一度的邓丽君张国荣纪念,今年还加上了Beyond成立30周年。不止路人甲乙丙丁,就连明星艺人也不忘发个微博凑下热闹,向前辈致敬,顺便晒几张萌照,忆一下当年勇。表面看上去,只是粉丝们狂热的自发行为,但实际上多少打着类似招牌的演唱会和盈利活动从未停止。只要还有人消费,无数“小邓丽君”、“小张国荣”、“小黄家驹”便会无止境地“春风吹又生”。

冠以“青春”就能大卖

往往成功的摇滚人,其创作主旨都离不开“青春”、“梦想”、“挣扎”、“批判”。现如今,原本小众的专属于摇滚的主题,现在被推而广之赢得空前的万众拥戴。一部《致青春》近7亿的票房暂且不说,其社会影响力的的确确令人叹服。浅表地看,主题讨巧有共鸣;深入地看,“小燕子”的青春效应功不可没。

电影中描述的那批“青春”是许多走进影院的观众未曾体验过的,但他们中的大多数并不因为没有经历过而感到生疏,因为“怀旧”是人们与生俱来的本领。更何况,怀揣着对“小燕子”这一角色的无限追忆,以及现在所能看到的她的成长,对更多冲着导演名声走进影院的人们来说才是真正的“致青春”。“小燕子”的烟消云散也伴随着自己的青春飘荡在风中,这种淡淡忧伤足矣,电影拍什么管它呢。

女生们感念旧情余音未了,三条汉子合伙创业的故事又感动了大批影迷。看《中国合伙人》让不少人明白了一件事,即使你所经历的还未失去,你也可以预支“怀旧”,提前“老”一把。《合伙人》中的三位主角,如今国内的莘莘学子都不陌生,三位的光荣历史不少学生都如数家珍。坐在影院里的观众,大多不经提醒都会自觉将角色和现实人物相比照,很自然地将自我也安插其中,想想那个时间地点,自己曾在做些什么。观影时,影院里传来最多的窃窃私语便是,“我去北京上过他的课”、“他来过我们学校讲座”。“怀旧”的动作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进行并完成,内心得到满足和释放,观众满足,票房卖座。

翻拍可谓是各类“怀旧”商品的祖师,从今年仅仅半年的情况来看,就有《笑傲江湖》以及《新编辑部故事》还有播出不久的《大宅门1912》、《爱在春天》问世。不谈质量,光是话题和噱头就让人充满兴趣,想点开遥控器一探究竟。剧好不好看已不再是主导其收视的关键所在,网络上流传的各种关于新版本的妙语点评,足以见得这些翻拍剧因为“前人种树”少走了多少弯路。

《步步惊心2》、《爱情公寓4》、《乡村爱情6》,这些“剧二代”们,无疑也是依靠“品牌效应”打下天下。虽然看过的观众,大多没有给好评,称其“内容拖沓,没有新意”,“严重抄袭,没有原创”,但这些丝毫都没有影响其收视和影响。还是有大批“脑残粉”认准这个金字招牌,勇往直前地追下去。

释疑

怀旧是另一种创新

消费主力军为何怀旧

80后一代在社会和家人的庇护和过分关注下成长,但即便是80末尾的一代人也都已即将告别白衣飘飘的年代。就业、买房、结婚、生子、升迁,在永不停歇的人生战场中,永远“亚历山大”。于是原本抱怨重重的校园,成了心灵最好的归宿。80年代、90年代的大学生群体,出入社会,成为这个社会的消费主力,自然成为这场“青春怀旧”消费的主力军。于是买单的人有了,制造者更带劲了。

如今,大多经济独立的人们,都要和青春难舍难分地Say个Bye了。这一看似和娱乐产业无关的变化,恰恰促成了“青春怀旧”风的来袭。这一最天然最有效的营销法宝,无意间将整个时代带入到网络时代的乡愁中。空泛、漫无目的、只想逃避地怀旧式消费应运而生。电影、电视、音乐、网络无不配合着消费者的步调,调整着自己的产品供给。

有心理专家这样分析道,“偶尔怀旧,可以从中获得能量,就像是旅行一样,可以让我们有积极的动力。但凡事过犹不及,太过于缅怀过去只能增加我们对现在的不满情绪。”诚然,当下的诸多娱乐产品主题都离不开对往昔的回顾,但观者是否为了躲避周遭压力一味沉溺于怀旧中,这显然是个问题。

《致青春》上映以来,虽然票房卖座,但也有不少声音表示,“只有长得好看的人才有青春”;网友CL表示,“影片里的青春和我的相差太远,主人公们上大学的时候,我还在上小学,谈何怀旧?”也有影迷对《中国合伙人》吐槽,“影片里讲的是自主创业,这和我出门找工作实在差太远”。娱乐地看电影,理性地去生活,才是适度怀旧应有的态度。

武汉音乐学院副教授,音乐传播学授课教师孙凡,在看待《我是歌手》等节目的大热时称,“怀旧只是一方面,任何一代人都有怀旧。我看主要还是节目形式的新颖,这跟大的环境有关。选秀进入第十年,观众看到的只有‘秀’,耳朵却在期待好的作品。唱片的萧条没有带给人们经典,借助这个节目使得大家有了重温经典流行歌曲的机会。”

“另一方面,《致青春》的明星效应,主题也相对新颖,描述了70后这一批即将步入中年,也鲜被关注的人群,电影才会有如此优异的成绩。其实怀旧本身也是一种创新。”孙凡这样说道。

制图 陈巾帼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