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少年自强成画家 生命教育推手讲述人生意义 生命教育 不仅仅是教育孩子 生命教育 不仅仅是教育孩子 日上午,在石家庄市一中报告厅,台湾生命教育推手、吴凤技术大学生命教育专 家纪洁芳教授主讲的《生命教育,让生命更加精彩》报告会拉开帷幕。为期三天 的讲座,让来自全国各地的300多名中小学教师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有了更深刻的 理解,他们在自己的课堂上,将更多与学生探讨“生命”,引导同学们尊重生命 、珍惜生活。   多重因素制约生命教育进程   与部分国家和地区相比,中国在生命教育方面明显落后,甚至没有完整的教 长、老师,甚至整个社会。”马宏伟说,由于学校、社会和家庭三个环节中生命 决时,往往会采取极端的方式了断。“生命教育不是某一个领域的事,而应该由 了技能,却缺少了“人之为人”的教育,缺少了对生命尊严的认识、对生命价值 的理解、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在重视分数的氛围中,孩子们的情感、心灵和个性 生对生命价值与意义的怀疑。   另外,从教师的成长轨迹也可以看出,教师在生命教育方面的培训有所不足 。“现在老师在上岗之前,有关生命教育的培训是缺失的。”部分教师表示,现 有的评价机制影响了教师对生命教育的重视。“教育重点仍然关注高分成绩,对 心灵和生命的关注,存在‘盲点’。温暖和激励一颗受伤的心灵,并不如发表文 走进科学的生命教育天地。与其他教育内容相比,生命教育不仅仅在课堂,更在 命的宝贵,亲临重大交通事故的救治现场,加深对生命的敬畏感。”纪洁芳教授 建议,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体悟生命的价值;加强感恩教 育,让孩子懂得生命来之不易;加强慈善教育,不让孩子轻易地去伤害别人。而 对孩子的生命教育,社会的每个系统、每个环节、每个人都应该有责任意识。   推进生命教育尚有盲点 略生命教育,他们把对孩子的爱简单地物质化表达,使孩子把被给予当作必然, 受与生命。而父母对于孩子过度的关爱,使得孩子的适应环境能力、独立生存能 力较差,遇到困难与挫折,易产生无助感而导致轻易放弃,甚至包括自己的生命   而在一些网络游戏、动画片、影视剧中,充斥着反向生命教育,如渲染你死 我活,让单纯的孩子们以为死亡算不了什么;宣扬死而复生,使孩子们不把生命 当回事,久而久之,对生命的认识产生误区。所以,文化工作者、媒体工作者都 应承担起责任,多创作一些生命教育的作品,用艺术形式来提高孩子对生命的理   生命教育历史可以追溯至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杰・唐纳・华特士于1968年 在加州创建“阿南达村”学校,开始倡导生命教育的思想。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在 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中小学中推行生命教育。日本于1989年修订的新《教学大纲 》中明确提出,以尊重人的精神和对生命的敬畏之观念来定位道德教育的目标。 台湾、香港的中小学也系统地开设了生命教育课程。   教考时评:新学期生命教育正当其时   “生命教育”开启学校“第一课” * 反生活倾向是青少年教育的重大误区 2010-09-19 10:3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