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能带来幸福感 而失业带来的负面情绪并不会很快消失 工作不仅仅代表一份收入,它还是社会地位、社会关系和生活目标的象征。而保持心理健康比丰厚的收入、稳定的职业和健康的身体更能给人带来幸福感。 2017),这份报告在155个国家或地区分别抽取1000名受访者给自己的幸福感打分。公民幸福感综合排名前三的国家依次是挪威、丹麦和冰岛。中国排 决定幸福感的因素有很多,排名考察了各个国家经济实力(人均GDP)、健康、预期寿命、政府公信力、慷慨、信任和自由程度等六个因素。而系列报告的第六 章专门从工作维度下观察职业状态对幸福感的影响。 一份工作的意义远远超出它所带来的薪酬,同时还显示社会地位、社会关系以及生活目标等。在调查中,自雇人士的整体生活体验更好些,尤其是在发达国家,自 由职业者比常规雇员幸福感更高。但同时他们也更容易被消极的情绪笼罩,当压力过大时,一个人的抗风险能力弱于一个集体。当一个国家中10%的人在事业上 大多数美国人幸福感最强的时候出现在周末。但是假如人们在一个高度信任的环境里工作时,这个周末的意义就没那么明显了。当老板不再是发布命令的上司而以 合作的关系出现,工作也随之变成社交,给人带来快乐。 此外,保持心理健康比丰厚的收入、稳定的职业和健康的身体更能给人带来幸福感。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如何,很大程度上与其家庭环境、教育环境和童年经历有关 当然,看中心理健康并不是说身体健康可有可无,在被调查的所有国家和地区中,身体健康对于幸福感受的影响最多与心理健康持平,没有超越过。因此该报告提 不过最能给幸福感致命一击的,是失业。这恰好符合幸福经济学的一般规律。 失业给幸福感带来的创伤不会因为时间而逐渐淡化,失业的人在日常生活中负面情绪比其他人高出30%。调查把在职工作的受访者分为两个部分,当中近期有过 失业遭遇的那部分人在给自己的幸福度打分时比另一部分低。即便重启了新的工作,他们在失业中经历的苦闷也难以忘怀,就像一个伤疤无法抚平。 失业率、社会福利制度与民众幸福感之间成负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