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ternate 编辑本页 Wikipedia (zh) alternate alternate alternate alternate alternate alternate alternate alternate alternate alternate 强迫婚姻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Tango-nosources.svg 本条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2017年1月11日) 維基百科所有的內容都應該可供查證。请协助添加来自可靠来源的引用以改善这篇条目。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被提出异议而移除。 Copyright-problem.svg 本条目可能过多或不当地使用了受版权保护的文字、图像及多媒体文件。(2017年1月10日) 请仔细阅读有关媒体文件合理使用的方针和指引,并协助改正违反规定的使用,然后移除此消息框。在条目讨论页可能有更多的详细信息。 Ambox spelling.svg 本条目需要編修,以確保文法、用詞、语气、格式、標點等使用恰当。(2017年1月10日) 請按照校對指引,幫助编辑這個條目。(幫助、討論) 強迫婚姻,又稱逼婚,是指違反一方或雙方當事人意願促成的婚姻。強迫婚姻不等同包辦婚姻,強迫婚姻可以是擬結婚的一方強逼對方與自己結婚,過程中不涉及 第三者如媒人、家長等。而有些包辦婚姻是在當事人同意之下進行,不屬於強迫。 強迫婚姻多通過各種手段脅迫當事人就範,脅迫手段可以是身體暴力、債務等經濟壓力或精神壓力。 但亦有些強迫婚姻是因為習俗、宗教、法律等社會規範促成,例如未婚懷孕的男女為了自己或子女免受社會歧視而奉子成婚;一些地區的盛行收繼婚、轉房婚的習 俗,女子在丈夫逝世後必須嫁給其丈夫的繼承人兒子或兄弟、或男子被迫娶父兄的遺孀;有些地區的法律要求強姦犯和受害人必須結婚,否則雙方皆要受罰等。而 古代中國常常有政府限令百姓在一定歲數之前必須結婚的案例,到期不婚則由行政官員強行婚配,例如晉代時,晉武帝曾頒令女子滿十七歲未婚交由長吏強制出嫁 。一些君主制國家的后妃選納制度,君主或政府有權從國內符合一定條件的女性當中指定一或多名女性嫁給君主或王族為配偶,女方不能拒絕,否則會受罰。 逼婚一词,现在也常被用以诙谐地表示适龄单身男女受到了来自父母催促成家的压力;此逼婚并没有特定对象,也通常没有实质性强迫手段,只是对“父母采取各 种方式催促、促成子女成家”的一种夸张性描述。现代中国,由于“婚姻自主”,已很少存在真正意义上的逼婚;然而随着晚婚晚育传统的出现,“大龄剩女”、 “大龄剩男”现象成了一定程度上的社会问题,已届婚龄的单身男女尤其是女性,常常受到父母的“逼婚”。 參見[编辑] * 掠奪婚 * 強姦 * 強逼懷孕(英语:Forced pregnancy) * 童婚、娃娃新娘(日语:幼妻) * 質役婚姻(英语:Servile marriage) * 買賣婚姻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强迫婚姻&oldid=43739357” 分类: * 婚姻 * 侵犯人權 隐藏分类: * 自2017年1月缺少来源的条目 * 自2017年1月带有不当合理使用内容的条目 * 自2017年1月需要校對的頁面 * 含有多个问题的条目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 没有登录 * 讨论 * 贡献 * 创建账户 * 登录 名字空间 * 条目 * 讨论 [ ] 不转换 * 不转换 * 简体 * 繁體 * 大陆简体 * 香港繁體 * 澳門繁體 * 大马简体 * 新加坡简体 * 台灣正體 视图 * 阅读 * 编辑 * 查看历史 [ ] 更多 搜索 ____________________ 搜索 前往 导航 * 首页 * 分类索引 * 特色内容 * 新闻动态 * 最近更改 * 随机条目 帮助 * 帮助 * 维基社群 * 方针与指引 * 互助客栈 * 知识问答 * 字词转换 * IRC即时聊天 * 联络我们 * 关于维基百科 * 资助维基百科 在其他项目中 * 维基共享资源 打印/导出 * 下载为PDF 工具 * 链入页面 * 相关更改 * 上传文件 * 特殊页面 * 打印页面 * 固定链接 * 页面信息 * 维基数据项 * 引用本页 其他语言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Brezhoneg * Deutsch * English * Esperanto * Español * فارسی * Suomi * Français * Frysk * עברית * Magyar * Bahasa Indonesia * Italiano * 日本語 * Basa Jawa * 한국어 * Latina * मैथिली * Bahasa Melayu * नेपाली * Nederlands * Norsk * ਪੰਜਾਬੀ * Polski * Português * Română * Русский * Svenska * தமிழ் * Tagalog * اردو 编辑链接 * 本页面最后修订于2017年3月24日 (星期五) 22:08。 * 本站的全部文字在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协议之条款下提供,附加条款亦可能应用。(请参阅使用条款) Wikipedia®和维基百科标志是维基媒体基金会的注册商标;维基™是维基媒体基金会的商标。 维基媒体基金会是按美国国內稅收法501(c)(3)登记的非营利慈善机构。 * 隐私政策 * 关于维基百科 * 免责声明 * 开发者 * Cookie声明 * 手机版视图 * Wikimedia Foundation * Powered by Media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