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度首页 网页 新闻 贴吧 知道 音乐 图片 视频 地图 文库 百科 中国制造2025____________ (BUTTON) 进入词条 (BUTTON) 全站搜索帮助 *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详情>> 首页 历史上的今天 百科冷知识 图解百科 分类 艺术 科学 自然 文化 地理 生活 社会 人物 经济 体育 历史 秒懂百科 秒懂少儿APP 秒懂星课堂 秒懂大师说 秒懂看瓦特 秒懂五千年 秒懂全视界 特色百科 数字博物馆 非遗百科 百度数说 城市百科 恐龙百科 多肉百科 用户 蝌蚪团 燃梦计划 百科任务 百科商城 权威合作 合作模式 常见问题 联系方式 个人中心 相关视频 收藏 查看我的收藏 0 有用+1 已投票 0 * * * * 中国制造2025 编辑 锁定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 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 5年中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围绕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9项战略任务和重点,提出了8个方面的战略支撑和保障。^ [1] 2016年4月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通过了《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要求对接《中国制造2025》。^ [2] 7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专家指出,“中国制造2025”提至国家级,较以前城市试点有所升级。^ [3] “7月19日部署的‘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相当于此前‘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的升级版,”工信部赛迪研究院规划所副所长张洪国对《 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此前是以工信部为主来批复“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在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指导下开展相关工作的;今后将由国务 院来审核、批复国家级的示范区,相关文件也将由国务院来统一制定。^ [3] 中文名 中国制造2025 外文名 Made in China 2025 发布时间 2015年5月19日 发布机构 国务院 发文字号 国发〔2015〕28号 目录 1. 1 背景意义 2. ▪ 背景 3. ▪ 时间年表 4. ▪ 意义 5. 2 原则目标 6. ▪ 原则 7. ▪ 目标 8. 3 主要内容 9. 4 五大工程 1. 5 实施进展 2. 6 十大领域 3. 7 领导小组 4. 8 示范城市 5. ▪ 广州 6. ▪ 宁波 7. ▪ 苏南城市群 8. ▪ 珠江西岸城市群 9. ▪ 成都 1. ▪ 长株潭衡城市群 2. ▪ 武汉 3. ▪ 泉州 4. ▪ 长春 5. ▪ 沈阳 6. ▪ 青岛 7. ▪ 吴忠 8. ▪ 湖州 9. ▪ 郑洛新 10. ▪ 合肥 1. ▪ 赣州 2. 9 重点项目指南 3. 10 国外情况 4. 11 指标解读 5. 12 国际评价 6. 13 同名丛书 中国制造2025背景意义 编辑 中国制造2025背景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 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世 界大国地位。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中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 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 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制造2025时间年表 2014年12月,“中国制造2025”这一概念被首次提出。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在全国两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宏大计划。 2015年3月25日,李克强组织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现制造业升级。也正是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 《中国制造2025》。 2015年5月19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 2015年6月15日,李克强先后考察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在考察中,李克强说,中国制造在国家综合国力提升中功不可没,但要看到, 我们在国际产业分工中总体还处于中低端水平。新形势下,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动制造业由大变强,不仅在一般消费品领域,更要在技术含量高的重大 装备等先进制造领域勇于争先。^ [4] 2015年4月、7月和11月,李克强总理先后就经济形势召开了三次专家和企业负责人座谈会。在这三次座谈会上,钢铁、装备制造、物流等诸多传统制造业 领域的企业负责人参会,“中国制造2025”成为李克强在每次座谈会上必提的话题。他反复强调,中国经济升级发展根本靠改革创新。企业是市场主体,也是 创新主体,要继续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抓住国家推出“中国制造2025”等,面向市场,贴近需求,着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塑造能力。^ [5] 2016年8月24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部署促进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增加“中国制造”有效供给满足消费升级需求。^ [6] 中国制造2025意义 “中国制造2025”是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中国政府立足于国际产业变革大势,作出的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大战略部署。其根本目标在 于改变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局面,通过10年的努力,使中国迈入制造强国行列,为到2045年将中国建成具有全球引领和影响力的制造强国奠定坚实基 础。^ [7] 中国制造2025原则目标 编辑 中国制造2025原则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全面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战略研究 和规划引导,完善相关支持政策,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针对制约制造业发展的瓶颈和薄弱环节,加快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切实提高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准确把握新一轮科技 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加强战略谋划和前瞻部署,扎扎实实打基础,在未来竞争中占据制高点。 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坚持制造业发展全国一盘棋和分类指导相结合,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明确创新发展方向,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加快推动制造业整体水 平提升。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重大需求,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实施若干重大工程,实现率先突破。 自主发展,开放合作。在关系国计民生和产业安全的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领域,着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完善产业链条,形成自主发展能力。继续扩大开放, 积极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加强产业全球布局和国际交流合作,形成新的比较优势,提升制造业开放发展水平。^ [8] 中国制造2025目标 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 [9] ;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 [9] 第一步:力争用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制造业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掌握一批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优势领域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产品 质量有较大提高。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明显下降。 到2025年,制造业整体素质大幅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员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两化(工业化和信 息化)融合迈上新台阶。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和产业集群,在全球产业 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明显提升。 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创新能力大幅提升,重点领域发展取得重大突破,整体竞争力明显增强,优势行业形成 全球创新引领能力,全面实现工业化。 第三步: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制造业主要领域具有创新引领能力和明显竞争优势,建成全球领先的 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 中国制造2025主要内容 编辑 见中国政府网: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 [10] “一二三四五五十”的总体结构。 “一”,就是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最终实现制造业强国的一个目标。 “二”,就是通过两化融合发展来实现这一目标。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用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深度融合来引领和带动整个制造业的发展,这也是我国制造业所要占据 的一个制高点。 “三”,就是要通过“三步走”的一个战略,大体上每一步用十年左右的时间来实现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目标。 “四”,就是确定了四项原则。第一项原则是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第二项原则是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第三项原则是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第四项原则是自 主发展和合作共赢。 “五五”,就是有两个“五”。第一就是有五条方针,即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和人才为本。还有一个“五”就是实行五大工程,包括制造业 创新中心建设的工程、强化基础的工程、智能制造工程、绿色制造工程和高端装备创新工程。 十个领域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 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个重点领域。 中国制造2025五大工程 编辑 1.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建设工程 围绕重点行业转型升级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增材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创新发展的重大共性需求,形成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 地),重点开展行业基础和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成果产业化、人才培训等工作。制定完善制造业创新中心遴选、考核、管理的标准和程序。   到2020年,重点形成15家左右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力争到2025年形成40家左右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 2.智能制造工程  紧密围绕重点制造领域关键环节,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装备融合的集成创新和工程应用。支持政产学研用联合攻关,开发智能产品和自主可控的智能装置 并实现产业化。依托优势企业,紧扣关键工序智能化、关键岗位机器人替代、生产过程智能优化控制、供应链优化,建设重点领域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在基础 条件好、需求迫切的重点地区、行业和企业中,分类实施流程制造、离散制造、智能装备和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智能化管理、智能化服务等试点示范及应用推广 。建立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和信息安全保障系统,搭建智能制造网络系统平台。   到2020年,制造业重点领域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试点示范项目运营成本降低30%,产品生产周期缩短30%,不良品率降低30%。到2025年, 制造业重点领域全面实现智能化,试点示范项目运营成本降低50%,产品生产周期缩短50%,不良品率降低50%。 3.工业强基工程 开展示范应用,建立奖励和风险补偿机制,支持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的首批次或跨领域应用。组织重点突破,针对重大工程 和重点装备的关键技术和产品急需,支持优势企业开展政产学研用联合攻关,突破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的工程化、产业化瓶颈。强化平台支撑,布局和 组建一批"四基"研究中心,创建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完善重点产业技术基础体系。   到2020年,40%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实现自主保障,受制于人的局面逐步缓解,航天装备、通信装备、发电与输变电设备、工程机械、轨 道交通装备、家用电器等产业急需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和关键基础材料的先进制造工艺得到推广应用。到2025年,70%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 础材料实现自主保障,80种标志性先进工艺得到推广应用,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成较为完善的产业技术基础服务体系,逐步形成整机牵引和基础支撑协调 互动的产业创新发展格局。 4.绿色制造工程  组织实施传统制造业能效提升、清洁生产、节水治污、循环利用等专项技术改造。开展重大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再制造、低碳技术产业化示范。实施重点 区域、流域、行业清洁生产水平提升计划,扎实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源头防治专项。制定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企业标准体系,开展绿色评价 。   到2020年,建成千家绿色示范工厂和百家绿色示范园区,部分重化工行业能源资源消耗出现拐点,重点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下降20%。到2025 年,制造业绿色发展和主要产品单耗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绿色制造体系基本建立。 5.高端装备创新工程  组织实施大型飞机、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民用航天、智能绿色列车、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智能电网成套装备、高档数控机床、 核电装备、高端诊疗设备等一批创新和产业化专项、重大工程。开发一批标志性、带动性强的重点产品和重大装备,提升自主设计水平和系统集成能力,突破共性 关键技术与工程化、产业化瓶颈,组织开展应用试点和示范,提高创新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抢占竞争制高点。   到2020年,上述领域实现自主研制及应用。到2025年,自主知识产权高端装备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明显下降,基础配套能力显 著增强,重要领域装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中国制造2025实施进展 编辑 2016年,《中国制造2025》由文件编制进入全面实施新阶段。5大工程实施 指南以及服务型制造、装备制造业质量品牌提升、医药产业发展等3个行动或规划指南发布实施,信息产业、新材料、制造业人才等3个规划指南即将发布,“1 +X”规划体系编制完成。出台中国制造2025分省市指南,批复5个城市和3个城市群开展城市(群)试点示范,因地制宜、特色突出、区域联动、错位竞争 的制造业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一批重大标志性项目推进实施,高端装备发展取得系列重大突破,一连串“卡脖子”问题得到解决。^ [11] 中国制造2025十大领域 编辑 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集成电路及专用装备。着力提升集成电路设计水平,不断丰富知识产权(IP)和设计工具,突破关系国家信息与网络安全及电子整机产业发展的核心通用芯片, 提升国产芯片的应用适配能力。掌握高密度封装及三维(3D)微组装技术,提升封装产业和测试的自主发展能力。形成关键制造装备供货能力。 信息通信设备。掌握新型计算、高速互联、先进存储、体系化安全保障等核心技术,全面突破第五代移动通信(5G)技术、核心路由交换技术、超高速大容量智 能光传输技术、“未来网络”核心技术和体系架构,积极推动量子计算、神经网络等发展。研发高端服务器、大容量存储、新型路由交换、新型智能终端、新一代 基站、网络安全等设备,推动核心信息通信设备体系化发展与规模化应用。 操作系统及工业软件。开发安全领域操作系统等工业基础软件。突破智能设计与仿真及其工具、制造物联与服务、工业大数据处理等高端工业软件核心技术,开发 自主可控的高端工业平台软件和重点领域应用软件,建立完善工业软件集成标准与安全测评体系。推进自主工业软件体系化发展和产业化应用。   2.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    高档数控机床。开发一批精密、高速、高效、柔性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及集成制造系统。加快高档数控机床、增材制造等前沿技术和装备的研发。以提 升可靠性、精度保持性为重点,开发高档数控系统、伺服电机、轴承、光栅等主要功能部件及关键应用软件,加快实现产业化。加强用户工艺验证能力建设。   机器人。围绕汽车、机械、电子、危险品制造、国防军工、化工、轻工等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以及医疗健康、家庭服务、教育娱乐等服务机器人应用需 求,积极研发新产品,促进机器人标准化、模块化发展,扩大市场应用。突破机器人本体、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传感器与驱动器等关键零部件及系统集成 设计制造等技术瓶颈。 3.航空航天装备。 航空装备。加快大型飞机研制,适时启动宽体客机研制,鼓励国际合作研制重型直升机;推进干支线飞机、直升机、无人机和通用飞机产业化。突破高推重比、先 进涡桨(轴)发动机及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技术,建立发动机自主发展工业体系。开发先进机载设备及系统,形成自主完整的航空产业链。    航天装备。发展新一代运载火箭、重型运载器,提升进入空间能力。加快推进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型卫星等空间平台与有效载荷、空天地宽带互联 网系统,形成长期持续稳定的卫星遥感、通信、导航等空间信息服务能力。推动载人航天、月球探测工程,适度发展深空探测。推进航天技术转化与空间技术应用 。 4.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大力发展深海探测、资源开发利用、海上作业保障装备及其关键系统和专用设备。推动深海空间站、大型浮式结构物的开发和工 程化。形成海洋工程装备综合试验、检测与鉴定能力,提高海洋开发利用水平。突破豪华邮轮设计建造技术,全面提升液化天然气船等高技术船舶国际竞争力,掌 握重点配套设备集成化、智能化、模块化设计制造核心技术。 5.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加快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应用,重点突破体系化安全保障、节能环保、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技术,研制先进可靠适用的产品和轻量 化、模块化、谱系化产品。研发新一代绿色智能、高速重载轨道交通装备系统,围绕系统全寿命周期,向用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建立世界领先的现代轨道交通产 业体系。 6.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继续支持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掌握汽车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核心技术,提升动力电池、驱动电机、高效内燃机、先进变速 器、轻量化材料、智能控制等核心技术的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形成从关键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整工业体系和创新体系,推动自主品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同国际先进 水平接轨。 7.电力装备。推动大型高效超净排放煤电机组产业化和示范应用,进一步提高超大容量水电机组、核电机组、重型燃气轮机制造水平。推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装备、先进储能装置、智能电网用输变电及用户端设备发展。突破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高温超导材料等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制造及应用技术,形成产业化能力。 8.农机装备。重点发展粮、棉、油、糖等大宗粮食和战略性经济作物育、耕、种、管、收、运、贮等主要生产过程使用的先进农机装备,加快发展大型拖拉机及 其复式作业机具、大型高效联合收割机等高端农业装备及关键核心零部件。提高农机装备信息收集、智能决策和精准作业能力,推进形成面向农业生产的信息化整 体解决方案。 9.新材料。以特种金属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特种无机非金属材料和先进复合材料为发展重点,加快研发先进熔炼、凝固成型、气相 沉积、型材加工、高效合成等新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和装备,加强基础研究和体系建设,突破产业化制备瓶颈。积极发展军民共用特种新材料,加快技术双向转移转 化,促进新材料产业军民融合发展。高度关注颠覆性新材料对传统材料的影响,做好超导材料、纳米材料、石墨烯、生物基材料等战略前沿材料提前布局和研制。 加快基础材料升级换代。 10.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发展针对重大疾病的化学药、中药、生物技术药物新产品,重点包括新机制和新靶点化学药、抗体药物、抗体偶联药物、全新 结构蛋白及多肽药物、新型疫苗、临床优势突出的创新中药及个性化治疗药物。提高医疗器械的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重点发展影像设备、医用机器人等高性能 诊疗设备,全降解血管支架等高值医用耗材,可穿戴、远程诊疗等移动医疗产品。实现生物3D打印、诱导多能干细胞等新技术的突破和应用。^ [12] 中国制造2025领导小组 编辑 “国家制造强国领导小组”是“中国制造2025”战略顶级领导机构,由国务院相关领导担 任组长,成员由国务院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工信部,承担日常工作。 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统筹协调制造强国建设全局性工作,审议重大规划、重大政策、重大工程专项、重大问题和重要工作安排,加强战略谋划,以及指导部门、 地方开展工作^ [13] 。 中国制造2025示范城市 编辑 试点示范城市为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举措之一。开展以城市(群)为载体的《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工作是创建有利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生态环境的 重要探索,是推动《中国制造2025》系统落地的重要抓手,有利于调动地方实施主动性和创造性,探索新常态下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模式、新路径,共同推动 《中国制造2025》系统落地,并通过示范推广进而带动全国其他地区实现制造业提质增效、由大变强。 中国制造2025广州 日前,经工信部批复,广州成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未来3年,广州将积极引进全球战略投资者和500个优质项目,着力建设以10个以 上世界级价值创新园区为龙头、以30个以上专业化骨干园区为支撑、以一批特色发展中小型卫星园区为基础的产业载体新体系,重构全市产业发展空间^ [14] 。广州正实施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IAB)和新能源、新材料(NEM)产业行动计划,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无人驾驶和机器人 等先进制造业,开展新一轮工业企业技术改造行动,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打造国际科技创新枢纽^ [15] 。截至2017年底,广州市共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7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排全国第三。^ [16] 中国制造2025宁波 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为宁波。 试点示范城市作为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举措之一,原则上不设具体数量,除宁波外全国目前已有30个城市提出创建试点示范城市申请。^ [17] 中国制造2025苏南城市群 经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同意,批准苏南5市(镇江、南京、常州、无锡和苏州)成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 [18] 中国制造2025珠江西岸城市群 珠江西岸的六市一区已获国家工信部批复开展“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作为广东近年来的一大经济发展战略,珠江西岸的六市一区具体包括:佛山(顺德 )、中山、珠海、江门、阳江、肇庆。这是广东省内先进制造业的集中地,也是其经济腹地。^ [19] 中国制造2025成都 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同意《成都市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实施方案》,成都由此成为继宁波市、苏南城市群和珠江西岸城市群之后,全国 第三批、西部第一批“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 [20] 中国制造2025长株潭衡城市群 今天从省经信委获悉,国家工信部于2016年11月30日正式批复同意长株潭开展“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创建,加快实现湖南省由制造大省向 制造强省转变,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作出新贡献。^ [21] 2017年4月17日,湖南省衡阳市纳入长株潭“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获工信部正式批复。^ [22] 中国制造2025武汉 昨日从武汉市经信委获悉,经工信部批复,武汉正式成为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工信部在批复中表示,将在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工作机 制下,会同相关部门指导和支持武汉示范城市建设。《中国制造2025》相关政策资源、重大工程和试点示范项目,也将优先在武汉布局。^ [23] 中国制造2025泉州 日前国家工信部正式批复泉州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 批复要求,将泉州打造为全国协同创新的标杆区、转型升级的示范区、智能制造的先行区、特色发展的引领区,探索中国先进制造的泉州新模式,并为《中国制造 2025》在全国范围内加快落实提供典型经验和示范引领。^ [24] 中国制造2025长春 2016年,由工信部牵头启动“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申报工作。2016年11月30日,在制造业领域具有典型区域经济特征和发展优势的长春 ,正式获批成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为深入实施制造业强市战略,长春市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长春实施纲要》,明确了2015年至20 25年长春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重点领域和重点任务等。 同时,长春市还出台了《长春市推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实施方案》,从2017年起至2019年,长春市将实施五大工程,打造六大千亿级战 略性新兴产业,构建“四大体系”,推进“五个方面”试点示范,推动“长春制造”向“长春智造”“长春创造”转变。 中国制造2025沈阳 从沈阳市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上获悉,沈阳市已经成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将通过扎实推进试点示范工作,积极促进工业转型,建设国家制造业 智能化转型先行试验区。^ [25] 中国制造2025青岛 近日,国家工信部批复青岛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将在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工作机制下,会同相关部门指导和支持青岛市城市试点示范 建设,“中国制造2025”相关政策资源、重大工程和试点示范项目优先在青岛市布局;将加强对试点示范城市的高端咨询服务和跟踪宣传报道,并将相关试点 成功经验及时向全国推广。^ [26] 中国制造2025吴忠 从宁夏回族自治区经信委了解到,近日经国家工信部批复,吴忠市正式成为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 [27] 批复要求,将吴忠打造成为西部“中国制造2025”标杆城市,建设成为内陆经济开放的新窗口、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支点、西部先进制造业的新高地,并为“ 中国制造2025”在全国范围内加快落实提供典型经验和示范引领。工信部将在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工作机制下,会同相关部门指导和支持吴忠市试点示 范城市建设,“中国制造2025”相关政策资源、重大工程和试点示范项目,也将优先在吴忠市布局。^ [27] 中国制造2025湖州 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正式批复同意《湖州市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实施方案》,湖州由此正式成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 [28] 近年来,湖州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坚持“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战略,不断探索和实践把生态文明建设有机融入经济建设,初步走 出了一条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的发展路子。^ [28] 中国制造2025郑洛新 2017年5月24日,从省工信委获悉,工信部正式批复同意郑洛新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郑州、洛阳、新乡三市将通过先行先试、重点 突破、示范引领,打造全国制造业区域增长典范和转型升级新样板。 根据批复意见,河南省将建立完善郑州、洛阳、新乡三市互动合作机制,形成协同错位发展的产业新格局。同时,为更好支持三市试点示范工作,将整合现有资金 渠道,设立“中国制造2025”产业基金,加快构建制造业新体系。^ [29] 中国制造2025合肥 2017年6月13日,记者从合肥市发改委与科技局获悉,国家工信部最近批复合肥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标志着该市跻身制造业“国家队” 。 近年来,合肥市坚持实施工业立市、制造强市和质量兴市战略,推动资源要素向制造业集聚、政策向实体经济倾斜,逐渐形成了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高新技 术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体系。在以创新驱动为动力的先进制造业引领下,该市产业结构不断完善,经济社会不断提档升级。为推进制造强国战 略实施,国家工信部于2016年2月启动了“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创建工作,计划通过3年至5年时间,在全国率先建成一批新型制造业强市和强 区,以点带面示范推广,加快制造业整体素质的提升。 全国试点示范工作启动后,合肥市积极开展申报创建工作。今年上半年,经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专家组现场评估,对合肥市试点示范创建工作给予高 度评价。目前,合肥市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拥有37个工业行业、200多个工业门类、2000多种大宗工业产品。去年,该市工业总产值首次 突破万亿元。未来3年试点期,该市将立足“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新起点,全面落实“制造强省”部署,力争建成全国性产业创新中心,打造具有国际竞 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制造强市。^ [30] 中国制造2025赣州 日前,工信部批复同意赣州市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这是工信部2017年首批批复同意创建的城市,也是江西省第一个通过批复的城市。^ [31] 中国制造2025重点项目指南 编辑 10月24日,工信部印发《关于发布2016年工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重点项目指南的通知》,决定组织实施2016年工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 2025)重点项目,主要支持产业共性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及设施、重点领域关键问题解决方案两个方面共18个重点任务。^ [32] 中国制造2025国外情况 编辑 “工业4.0”(德国)、“先进制造伙伴计划”(美国)^ [33] 与德国工业4.0全面对接 2015年12月23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方案》的批复文件。作为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战略对接合作 的重要载体,中德产业园成为国家批复的第一个以中德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合作为主题的战略平台。 智能制造是中德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中的一个亮点。通过智能模拟和传感让企业更有指向性地从事个性化生产。“智能制造绝不仅仅是工业化和自动化这么简 单,智能制造是要给客户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务。 德国思爱普公司制造行业首席专家Golan Kwok表示,中德企业大可利用工业4.0的到来,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沈阳机床集团欧洲集群总裁张天君认为,传统制造在技术上如何利用互联 网实现新的工业革命,是智能化升级的重要阶段。 中德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坐落于东北装备制造业密集区沈阳铁西区,这里规模以上企业482家,跨国公司超100家、世界500强企业超50家。德国在沈阳 投资的宝马、巴斯夫等22家企业都在此集中落户。宝马将全球技术最先进的整车工厂、发动机工厂以及本土之外唯一的研发中心都设在了这里。中国制造202 5的代表性企业沈阳机床等也集中于此。作为国家战略,中德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将担负起承接中德两国制造业深度合作、实现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走新型 工业化道路示范区的使命,并成为世界级装备制造业集聚区。 规划面积48平方公里,核心区20平方公里。“中德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以中德大街为轴线,与中欧路、中法路、中瑞路、中奥路构成‘一纵四横’格局,将形 成汇聚德国企业的产业走廊。” 截至目前,园区已在中德两国举行推介活动13次,接待国内外来访团组50多个,与德国国际合作机构、德国商会、德国中小企业联合会、德勤公司等商会协会 及中介机构建立合作联系。目前,园区已建成各类项目35个,重点推进项目74个,其中智能制造项目10个,先进机械制造项目14个,汽车制造项目30个 ,工业服务项目14个。 中国制造2025指标解读 编辑 规划目标是引导和促进规划实施的重要手段,是推动规划落实努力的重要方向。为明确“制造强国”的任务和重点,《中国制造2025》综合考虑未来国际发展 趋势和我国工业发展的现实基础条件,根据走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总体要求,提出了“制造强国”的若干发展目标,加快实现我国由工 业大国向工业强国的转变。^ [34]   一、指标选取的总体考虑 《中国制造2025》指标体系的设立,综合考虑了以下几方面因素: 第一,能够体现制造强国的主要特征。指标的选取,既要能够反应雄厚的产业规模、优化的产业结构、良好的质量效益、持续的发展能力等制造强国的主要特征, 又要借鉴参考国外的评价指标,形成与国际之间具有可比性的指标体系。 第二,能够体现新型工业化的根本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是实现工业化的必由之路。指标的选取,要充分体现创新 驱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质量效益、两化深度融合的根本要求。 第三,指标数据具有可获得和可比较性。指标的设立考虑了历史数据的可获得和可量化性,如制造业增加值、劳动生产率、R&D投入、专利、能耗等指标,能够 实现与历史数据的对比及与国外发展情况的比较。 第四,体现系统性和全面性相结合。指标的设立要能够满足系统评价制造强国的需要,同时还要体现制造业当前发展情况、国际竞争力、发展潜力等各方面的综合 实力,体现系统性和全面性的良好结合。 综合考虑上述因素,经研究,《中国制造2025》采用了创新能力、质量效益、两化融合、绿色发展4大类共12项指标。   二、主要规划目标 (一)体现创新能力的指标 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实现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的核心,是实现我国价值链低端向高端跃升,加快推动增长动力向创新驱动转变的重要举措。《中国制造20 25》提出,到2020年掌握一批重点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优势领域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到2025年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 明显提升。从定量指标看,确定了两个目标任务: 一是规模以上制造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与国际具有可比性,该指标的预测,使用OECD的统计数据。未来十年,以OECD统计的19 99-2012年我国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年均增速5.9%进行测算,2020年和2025年指标将分别达到1.26%和1.68%。 二是规模以上制造业每亿元主营业务收入有效发明专利数。据统计,2006-2013年,我国规模以上制造业每亿元主营业务收入有效发明专利数从0.16 件增加到0.36件,年均增长12.4%,平均每年增加约0.029件。未来十年,按照12.4%的年均增速测算,2020和2025年指标分别达到0 .83件和1.48件;按照年均增加0.029(件)测算,2020和2025年分别达到0.57件和0.71件。为提高指标预测的准确性,取两者均值 ,2020和2025年指标分别达到0.70件和1.10件。 (二)体现质量效益的指标 工业发展质量效益指标主要包括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制造业增加值率和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速三个指标。 一是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该指标为国内独创,是反映我国制造业质量整体水平的经济技术综合指标,由质量水平和发展能力两个方面6个维度12项具体指标 计算得出。未来10年,预计国际市场需求不足的局面难有根本改观,传统低端产业竞争优势走弱不可避免,质量竞争力将继续保持中低增长速度,为此以年均增 长0.19分(2010-2013年平均增长0.19分)计算,2020年和2025年分别达到84.5分和85.5分。 二是制造业增加值率。受世界金融及经济危机影响,我国制造业增加值率2008-2011年下降速度较快,近两年来开始止跌回稳。从2012年情况看,发 达国家一般在35%以上,美国、德国、日本甚至超过45%,我国仅为其一半左右。未来十年,我国制造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加快,重化工业和加工贸易 比重降低,制造业将逐步向价值链高端提升,预计“十三五”期间制造业增加值率将走出低谷期,2020年比2015年提高2个百分点,到2025年恢复到 金融危机前的水平,比2015年提高4个百分点。 三是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我国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但增速远远高于仅为0.5%-2%的美、日、德等发达经济体。未来十年, 随着我国工业经济进入新常态,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将逐步放缓,而制造业就业人口规模将相对稳定并突出结构优化,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与制造业增加值变化正 相关并略高于后者增长速度。预计“十三五”和“十四五”期间,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速分别为7.5%和6.5%左右 (三)体现两化融合的指标 未来十年,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两化融合迈上新台阶,宽带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关键工 序制造装备数控化在规上企业得到广泛应用。 首先,宽带用户数。“十三五”期间,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发展目标,2020年我国固定宽带接入用户将达到4亿户,其中家庭 宽带用户约3.3亿户,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将超过70%。“十四五”期间,我国固定宽带发展进入缓慢增长的饱和阶段,预计宽带用户年均净增规模在110 0万,据此估算2025年我国固定宽带接入用户将达到4.8亿户,其中家庭宽带用户将达到3.9亿户,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82%,达到发达国家当前 的平均发展水平。 表1 相关国家宽带人口普及率水平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美国 26.50% 27.45% 28.44% 29.25% — 英国 30.83% 32.95% 34.51% 35.76% — 法国 33.74% 35.78% 37.51% 38.79% — 德国 31.43% 32.80% 33.70% 34.56% — 日本 26.77% 28.03% 28.39% 28.90% — 韩国 35.48% 36.65% 37.25% 38.04% — 印度 0.91% 1.06% 1.17% 1.16% — 巴西 6.80% 8.56% 9.15% 10.08% — OECD 23.5% 24.6% 25.7% 26.6% 27.5% 发展中国家 4.2% 4.9% 5.4% 5.8% 6.1% 全球 7.6% 8.4% 9.0% 9.4% 9.8% 中国 9.4% 11.6% 12.9% 13.9% 14.7% 数据来源:根据ITU公布的统计数据整理,其中2014年数据为ITU公布的预测数。 其次,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参照2011-2014年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年均增加3.1个百分点,并遵循指标超过60%增速将放缓的普遍规 律,预计“十三五”期间,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年均增加2.7个百分点,“十四五”期间,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年均增加2.4个百分点,202 0年和2025年指标将分别达到72%和84%。 表2 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及其增长情况    指标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预计 2020预计 2025预计 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 45.9% 48.8% 51.9% 55.1% 58.2% 72% 84% 同比增加(百分点) 2.9 3.1 3.2 3.1 2.7 五年年均 2.4 五年年均   再次,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参考2011-2014年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增长趋势,预计“十三五”期间指标年均增加3.3个百分点,2020年指标达到 50%。“十四五”期间,遵循指标超过60%增速将放缓的普遍规模,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年均增加2.8个百分点,到2025年指标达到64%。 表3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及其增长情况    指标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预计 2020预计 2025预计 关键工序数控化率 22.3% 24.6% 27.0% 30.1% 33.3% 50% 64% 同比增加(百分点) 2.3 2.4 3.1 3.2 3.3 五年年均 2.8 五年年均   (四)体现绿色发展的指标 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在工业,难点也在工业。由于工业能耗占全社会能耗的70%以上,工业排放污染是我国污染的主要来源。《中国制造2025》提出 ,到2025年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中国制造2025》还确定了4个定量指标,即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 能耗2020年和2025年分别较“十二五”末降低18%和34%;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下降22%和40%;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降 低23%和41%;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由“十二五”末的65%分别提高到73%和79%。 三、实现规划目标的保障措施 《中国制造2025》规划期限长,且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我国经济也处于快速发展之后的转型期,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强,为促进《中国制造2025 》目标的实现,必须加大政策支持,加强规划实施的监测评估与调整。 一是加强组织实施保障。成立由国务院领导同志担任组长的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统筹推进《中国制造2025》各项战略任务实施。设立制造强国建设战 略咨询委员会,为规划实施提供持续的、高水平的决策咨询。 二是完善政策支持体系。规划提出了深化体质机制改革、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完善金融扶持政策、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健全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扩大制造业 对外开放等保障措施,通过制定部门分工,落实责任,加强督促检查,推动规划各项政策举措落到实处。 三是加强监测评估。建立《中国制造2025》第三方评价机制,利用社会智库、企业智库等第三方机构,定期发布《中国制造2025》实施进展,推动公民广 泛参与实施和监督,确保规划目标顺利实现。^ [34] 中国制造2025国际评价 编辑 作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量,《中国制造2025》越来越广泛地受到世界瞩目。美国《福布斯》杂志网站日前报道,中国正试图实现其《中国制造2 025》中提出的目标,该计划旨在加强制造业创新,实现产业升级换代,而这对中国制造业保持国际竞争力来说至关重要。 2017年6月,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全球化和发展战略部主任理查德·祖尔和经济事务官丹尼尔·普恩联合发表文章《向中国的工业战略学习》(Learn ing from China’s Industrial Strategy)。文中称赞,中国正在借助《中国制造2025》战略,重点打造先进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服务型制造业和绿色技术,力争实现完全工业 化,从而避免“过早去工业化”。^ [35] 中国制造2025同名丛书 编辑 丛书概况及组成 《中国制造2025>系列丛书》共分七卷,包括《〈中国制造2025〉解读——省部级干部专题研讨班报告集》、《智能制造》、《优质制造》、《绿色制造 》、《服务型制造》、《工业强基》和《〈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创新绿皮书——技术路线图》。丛书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纸质版和电子版同步发 行。 丛书出版发布会 在《中国制造2025》颁布实施一周年之际,《〈中国制造2025〉系列丛书》正式出版发行。2016年5月12日,《〈中国制造2025〉系列丛书》 新书出版发布会在中国工程院举行。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院士主持会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路甬祥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朱高峰院士、中国工程院副 院长徐德龙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尤政院士等20多位院士专家以及来自国内的10多家主流媒体记者出席发布会。 尤政院士代表中国工程院“制造强国战略研究”项目组介绍了丛书编写情况。为配合《中国制造2025》落地实施,受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咨询委员会委托,中国 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从2015年6月以来组织“制造强国战略研究”项目组院士专家共同编写《〈中国制造2025〉系列丛书》。丛书立足国家战略需要,突 出前瞻性、战略性和指导性,力求从不同角度对《中国制造2025》主要内容和观点进行解读,旨在为各级政府、企业、科研单位、金融机构及相关部门科学决 策提供参考。 周济院长在致辞中指出,实施《中国制造2025》,是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国内国际发展大势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需要广泛地 宣传《中国制造2025》,加强思想上的沟通和交流,对《中国制造2025》的主要内容和观点进行深入的诠释,使广大的制造业从业人员和各级政府工作人 员,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制造2025》的精神实质,并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贯彻。中国工程院作为国家高端科技智库,承担编写《〈中国制造2025〉系列丛 书》的任务,就是要主动为《中国制造2025》落地实施提供科学指导并创造积极的舆论氛围。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参考资料 + 1. 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全面对接 .中国经济网.2016-02-15[引用日期2016-02-15] + 2. 李克强:实施"互联网+流通" 打造智慧物流体系 .网易[引用日期2016-04-08] + 3. “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升至国家级 .凤凰网.2017-07-20[引用日期2017-07-21] + 4. 李克强内部讲话谈中国制造2025:主打中国装备 .网易[引用日期2016-02-14] + 5. 李克强引领“中国制造2025”起航 .新浪网[引用日期2016-02-14] + 6.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新华网[引用日期2016-08-28] + 7. 解读《中国制造2025》 .今日中国 [引用日期2016-02-14] + 8. 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 .凤凰网[引用日期2015-05-22] + 9.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官网[引用日期2016-09-26] + 10.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 .中国政府网.2015-05-19[引用日期2015-05-19] + 11. 工信部公布2016年十件大事 电话用户全实名等登榜 .新浪[引用日期2016-12-23] + 12. 中国制造2025发布:3步走 突破10大领域 .凤凰网[引用日期2015-05-19] + 13. “中国制造2025”顶级领导机构即将组建 .搜狐财经[引用日期2015-06-04] + 14. 广州发力“中国制造2025” .人民网.2017-08-14[引用日期2017-09-20] + 15.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创新做动力 质量大提升 .新浪[引用日期2018-01-16] + 16. 2017年广州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000家居全国第二 .金羊网[引用日期2018-01-16] + 17. 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城市花落宁波 .人民网.2016-08-19[引用日期2016-09-17] + 18. 经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同意,批准苏南5市(镇江、南京、常州、无锡和苏州)成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 .新浪网.2016-09-30[引用日期2017-03-20] + 19. 珠江西岸六市一区获批开展“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 .网易.2016-09-10[引用日期2017-03-20] + 20. 成都获批西部首批“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 .网易.2017-02-16[引用日期2017-03-20] + 21. 长株潭获批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 .新浪网.2016-12-03[引用日期2017-03-20] + 22. 许达哲出席长株潭衡“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建设推进大会 .湖南省人民政府.2017-05-13[引用日期2017-06-12] + 23. 武汉正式成为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 .网易.2016-12-09[引用日期2017-03-20] + 24. 工信部正式批复泉州为“中国制造2025”试点城市 .网易.2016-12-22[引用日期2017-03-29] + 25. 沈阳发力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市 .中国政府网.2017-01-11[引用日期2017-03-31] + 26. 青岛获批“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图) .青岛新闻网.2017-03-28[引用日期2017-03-29] + 27. 吴忠市获批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城市 .网易.2017-01-22[引用日期2017-04-08] + 28. 湖州获批“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 .浙江在线.2017-05-03[引用日期2017-05-03] + 29. 郑洛新“中国制造 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正式获批 .网易[引用日期2017-05-25] + 30. 合肥获批“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 .安徽工人日报[引用日期2017-06-15] + 31. 我省首个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获批 .江西省人民政府网.2017-07-04[引用日期2017-09-24] + 32. 中国制造2025重点项目指南(附任务汇总表) .凤凰财经[引用日期2016-10-25] + 33. 李克强的王牌计划:中国制造2025 .凤凰网[引用日期2016-02-14] + 34.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七:《中国制造2025》的主要目标 .工信部[引用日期2016-05-05] + 35. 李克强推《中国制造2025》 .凤凰[引用日期2017-06-17] 展开全部 收起 词条标签: 经济 [267f9e2f070828384fcc29f7b199a9014d08f114.jpg] (BUTTON) 图集 中国制造2025图册 V百科往期回顾 词条统计 + 浏览次数:次 + 编辑次数:68次历史版本 + 最近更新: 1050315753(2019-01-08) 1 背景意义 1.1 背景 1.2 时间年表 1.3 意义 2 原则目标 2.1 原则 2.2 目标 3 主要内容 4 五大工程 5 实施进展 6 十大领域 7 领导小组 8 示范城市 8.1 广州 8.2 宁波 8.3 苏南城市群 8.4 珠江西岸城市群 8.5 成都 8.6 长株潭衡城市群 8.7 武汉 8.8 泉州 8.9 长春 8.10 沈阳 8.11 青岛 8.12 吴忠 8.13 湖州 8.14 郑洛新 8.15 合肥 8.16 赣州 9 重点项目指南 10 国外情况 11 指标解读 12 国际评价 13 同名丛书 猜你关注 新手上路 成长任务 编辑入门 编辑规则 本人编辑 new 我有疑问 内容质疑 在线客服 官方贴吧 意见反馈 投诉建议 举报不良信息 未通过词条申诉 投诉侵权信息 封禁查询与解封 ©2019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百科协议 | 隐私政策 | 百度百科合作平台 | 京ICP证030173号 [copy_rignt_24.png]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01号 中国制造2025____________ (BUTTON) 进入词条 *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编辑 收藏 赞 登录 分享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