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RAME: top 当前位置: * 观点中国 * > * 观点库 * > * 伊朗此次游行示威到底是怎么回事 伊朗此次游行示威到底是怎么回事 特约 来源:中国网 2018-01-07 之后美国对伊朗实施政权更迭的政策不了了之,并未成为特朗普政府公开的对伊朗政策,但美国对伊朗政治体制的敌意仍旧存在。在游行抗议后,特朗普政府在遏 制伊朗上如何“出招”,值得关注。 作者:郑东超 郑东超 当代世界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1月3日,伊朗革命卫队对外宣布,自去年12月28日开始的示威抗议活动结束。回顾此次示威抗议活动,可以说是无组织、无领袖、无统一目标的“三无”草 根抗议活动,是底层民众对自身生活不满的集中宣泄,希望当局更多关注他们的利益。示威抗议活动不会从根本上威胁鲁哈尼政府的执政地位,更不会冲击伊朗的 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但是游行抗议带来的冲击波,有可能推动伊朗内外政策的部分调整。 伊朗此次示威游行的起因是什么? 民生问题是此次游行抗议的导火索,也是直接原因。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失业率长期居高不下,这些困扰伊朗普通民众的问题久拖不决。在2018年财政预算 中,鲁哈尼政府紧缩财政,取消对民众每月的财政补贴,直接触动民众的利益“奶酪”。新旧问题相互叠加,民怨短时间集中迸发,迅速在全国多个城市引起共振 ,引发一定规模的示威抗议。 民生问题的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部分底层民众对鲁哈尼政府的失望。去年5月,伊朗举行总统大选,鲁哈尼成功连任,多数民众寄希望于鲁哈尼带领伊朗走出经济 困境。但鲁哈尼政府取得的经济成就与伊朗民众的期望有较大差距,尤其是伊核全面协议并未给伊朗经济起色带来实质性作用。 自2016年1月协议实施至今,伊朗经济并未出现质的突破。究其原因,一是美国并未解除对伊朗的全部制裁。根据协议,美国解除源于伊朗核问题的制裁,而 源于伊朗支持恐怖组织、进行导弹试验等施加于伊朗的制裁,美国并未解除,因此协议带来的是部分制裁的解除,不是所有制裁的解除。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国家 对伊朗的投资持观望姿态,伊朗并未迎来预期的大规模国外投资潮。 二是国际石油价格下跌,对冲了解除部分经济制裁带来的经济红利。石油出口是伊朗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协议签署后,伊朗石油出口量逐渐增多,但国际油价低 位徘徊,影响了伊朗的石油收入。因此,协议并未在短时间内迅速改善伊朗的经济状况,部分民众尤其是底层民众逐渐对政府产生失望情绪,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 。 这场抗议活动的实质是什么? 此次示威活动表面上看缺乏并未有一致诉求,标语多样。有的求改善民生,有的不满伊朗过度介入地区事务,有的反对鲁哈尼政府,有的将矛头指向伊朗的政治体 制,甚至指向了最高精神领袖哈梅内伊。如何看待这场示威游行不同的诉求?这场抗议活动的实质是什么? 分别看不同的诉求标语可以发现,呼吁改善民生是民众为了向政府施压,重视伊朗底层民众的基本利益。在此次游行抗议活动中,部分民众反对伊朗介入地区事务 其实是要求政府改善民生诉求的衍生,反对政府将有限的经济力量投放至地区事务中,希望将更多关注聚焦于伊朗国内问题。抗议活动中要求鲁哈尼下台,则反映 的是伊朗政治体制下保守派和改革派之间关于政策路线的争斗。此次游行示威起始于伊朗的马什哈德市,该市是伊朗保守派的政治阵地,有分析认为这场游行抗议 可能是保守派背后煽动,目的是反对改革派政府,以羞辱鲁哈尼总统,这从根本上说是政权内部的矛盾问题。但此次抗议活动还打出了罕见的针对哈梅内伊的标语 ,这是对伊朗政治体制体制直接挑战。 应当从纷乱复杂的诉求中,抽丝剥茧,以抓住此次抗议活动的实质。在多元化的诉求中,改善民生、发展经济是游行抗议活动的主要目标,保守派和改革派政争是 伊朗政坛的常态,而颠覆伊朗政治体制在伊朗国内不占主流,更不是此次游行抗议的主要目标。因此,此次示威游行更多是掺杂政争色彩的民众求改善民生的民众 运动。 这场抗议活动将带来哪些影响? 示威抗议将给伊朗带来两方面的主要影响。一是鲁哈尼政府执政压力将加大。示威游行持续时间较短,却凸显出伊朗的经济和民生问题,下一步鲁哈尼政府改善民 生、推动经济发展的执政压力将进一步增大。在去年5月的大选中,鲁哈尼明确释放信号,将发展经济是作为首要执政任务。但第二任期起航半年有余,鲁哈尼还 是在经济问题上栽了跟头。但造成伊朗经济长期萎靡不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是政府紧缩财政福利支出和伊朗核协议经济红利不足,伊朗经济体制固有弊端也 是迟滞伊朗经济发展的深层原因。 伊朗经济命脉掌握在以革命卫队为代表的保守派手中,私营经济发展滞后,有发展较好的私营企业也是与伊朗的政治精英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推动伊朗经济体制 改革,打破经济机制束缚,必将触及部分伊朗精英群体的既得利益,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二是伊朗可能将寻求内外政策的平衡。此次部分游行示威民众对伊朗外交表达了不满,指责政府不顾国内经济困难,消耗有限经济资源,过度干预地区事务。那么 ,经过此次游行抗议的冲击,伊朗地区政策是否会呈收缩态势?游行示威不会动摇伊朗扩大地区影响力的既定目标。 目前伊朗在中东地区势头较好,与沙特之间的阵营化趋势渐趋形成,伊朗未忌惮于沙特的逊尼派联盟,也不会因为国内问题羁绊而在地区事务上大幅退缩。但伊朗 与地区其他国家进行博弈,需要经济支撑,需要充足的物质保障。但伊朗经济实力有限,面对民众的民生诉求,伊朗当局也必须有所回应。正如鲁哈尼在游行抗议 中所言,“此次抗议活动对伊朗不是威胁,而是机会,是寻求解决伊朗国内问题的机会”。抗议活动结束后,鲁哈尼政府很可能会在满足民众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诉求和扩大伊朗地区影响力之间寻找平衡,在减少国内不稳定因素的同时,继续追求并保持地区大国地位。 美国到底充当什么样的角色? 最后,再看美国在此次示威游行中的角色。美国作为伊朗劲敌,乐见伊朗内乱,以削弱伊朗实力,迟滞伊朗地区崛起的势头。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推特上为伊朗游行 抗议民众加油助威。美国其他高级官员如副总统彭斯、美国驻联合国代表黑莉都对示威游行者以鼓励和支持。伊朗政府也将此次游行抗议活动归咎于国外势力的介 入,认为美国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目前看,美国在此次伊朗游行抗议活动中者扮演了“外围”角色。从事态发展至今,专家学者更倾向于将此次游行示威视为内 生性草根运动,美国插手的痕迹不明显,伊朗当局也没有证据证明有国外势力参与策划组织这场游行抗议活动。 但通过分析去年10月美国公布的美国对伊朗新战略、12月公布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并结合特朗普总统上台后对伊朗的外交实践可以看出,特朗普政府非常强 调伊朗的危险性,遏制、强硬已明确为美国对伊朗政策的主基调。尽管特朗普政府未公开对伊朗实施政权更迭政策,但在去年6月国务卿蒂勒森在国会演讲中曾提 及对伊朗政权的更迭。他指出,伊朗从事破坏地区稳定的活动,如支持巴沙尔政权,支持伊拉克和也门的军事武装分子,削弱中东国家合法政府权威,支持恐怖组 织,对以色列形成安全威胁。美国对伊朗政策的目标就是要阻止伊朗的地区霸权行为,遏制发展核武器的能力,支持以和平方式从事政权更迭的伊朗国内力量。之 后美国对伊朗实施政权更迭的政策不了了之,并未成为特朗普政府公开的对伊朗政策,但美国对伊朗政治体制的敌意仍旧存在。因此,在游行抗议后,特朗普政府 在遏制伊朗上如何“出招”,值得关注。 http://opinion.china.com.cn/opinion_28_177028.html 标签:伊朗 示威 游行 郑东超 本站原创,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观点中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事件 * 伊朗危机 * 伊朗危机 *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31日援引伊朗内政部长法兹利的话说,伊朗多地近日发生示威游行,引发国际社会关注。这场危机的背后,是伊朗保守派与改 革派势力激烈竞争、社会矛盾集中爆发的体现,与中东伊斯兰国家普遍推进的改革有重要联系。而经济因素和青年群体因素,则是此次伊朗爆发危机的重 要原因。 热门事件标签 IFRAME: http://opinion.china.com.cn/recommend/opinions.html IFRAME: http://opinion.china.com.cn/recommend/columns.html IFRAME: btm 参与投稿_观点中国 参与投稿 官方微博_观点中国 官方微博 微信号_观点中国 返回顶部 中国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