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page Accessibility links * 直接跳到内容 * 浏览协助 BBC Account * News * Sport * Weather * Radio * Arts * 选项(英文) 检索 检索BBC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 (BUTTON) 检索BBC内容 News 中文 BBC News 中文 导航 繁 分类 * 主页 * 国际 * 两岸 * 英国 * 评论 * 科技 * 财经 * 图辑 * 音频材料 * 视频材料 * BBC英伦网 香港示威游行中的港英旗:恋殖还是发泄不满 林祖伟 BBC中文 * 2019年 7月 5日 * 分享平台 微博 * 分享平台 人人网 * 分享平台 电邮 * 分享平台 微博 * 分享平台 人人网 * 分享平台 电邮 * 分享 分享平台 这是外部链接,浏览器将打开另一个窗口 + Facebook 分享平台 Facebook + Messenger 分享平台 Messenger + Messenger 分享平台 Messenger + Twitter 分享平台 Twitter + 人人网 分享平台 人人网 + 开心网 分享平台 开心网 + 微博 分享平台 微博 + QQ 分享平台 QQ + Plurk 分享平台 Plurk + 豆瓣 分享平台 豆瓣 + LinkedIn 分享平台 LinkedIn + WhatsApp 分享平台 WhatsApp 复制链接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ese-news-48865476 关于分享 这是外部链接,浏览器将打开另一个窗口 (BUTTON) 关上分享窗口 Hong Kong Protesters Storm Legislative Council Complex 图片版权 Getty Images Image caption 立法会大楼的殖民旗帜,成为国际媒体的焦点。 今年7月1日是香港脱离英国殖民统治、主权移交中国的22周年,一群反对《逃犯条例》修订的示威者闯入立法会大楼,在议事厅挂上一面香港殖民时期的旗帜 (又称港英旗),他们破坏主权移交后主法会历任主席的肖象,殖民时期立法局主席的肖象则完好无缺,示威者在见证殖民时期的历史展品前,贴上“保护文物” 的字句。 这些举动的象征意义远远超越单纯的反对《逃犯条例》,在亲中阵营眼中,这突显了香港的“恋殖”情意结。 其肖象被破坏的前立法会主席范徐丽泰直斥,示威者的诉求“是要回到殖民时代”,质疑示威者是否想成为殖民地的“二等公民”。但香港的示威者和观察人士对 BBC中文表示,高举这面殖民旗帜并不代表示威者希望把香港再次被英国统治,更大的是一种抗争符号,表达对现状的不满。 为何高举港英旗? 自2010年开始,随着多次中港矛盾的爆发,港英旗多次出现在香港的示威抗议活动。 主张香港独立的组织“学生动源”召集人锺翰林对BBC中文表示,香港示威者无法接受挥舞香港洋紫荆区旗,因为这等同认可香港作为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 但示威者之间,无法设计一面能取得广泛共识的旗帜。 他强调,这面旗不代表他们有“归英”的想法,只是在没有任何其他选择下,港英旗成为“本土派”和“港独派”不太抗拒的旗帜。 图片版权 BBC Chinese Image caption 锺翰林说,高举港英旗是因为香港示威者找不到一面能有共识的旗帜。 “我就是知道中共不喜欢看到它才刻意拿出来,”33岁的“反送中”示威者王先生对BBC中文说。 王先生不属任何政党,主张香港有更大的自治权,明白到争取香港独立在现实环境中并不可行。他属于“和理非”(主张和平、理性、非暴力)的示威者,没有走 到最前线冲撞,但多次出席和平的大规模“反送中”游行。 他在游行中挥舞细小版的港英旗,但身边大部分人是高举“反送中”、“林郑月娥下台”的红色牌子,他自认是温和民主派支持者中少数会举这面旗帜的人。 “如果是一般民生议题,的确我不用这面旗,但在香港,差不多所有争议都是与中港矛盾有关,《逃犯条例》就很明显,我们不希望大陆化。” “我们不是喜欢被殖民,但社会在退步,现在我们感觉好像中国在对我们殖民。主权移交以来,有100万名中国大陆的人来香港居住,我们轮候公屋时间愈来愈 长,周围的人讲普通话比广东话的多,”他说,“政府政策往往先想中国,你看国民教育、普通话教中文、国歌法,常常先提国家、国家、国家,有时我很想问, 香港呢?香港在哪里?” 他指出,开放自由行(中国大陆旅客到香港的政策)、近年的高铁、港珠澳大桥,表面上说有利香港经济,但赚钱的也只是财团,“我只是希望有一点点的政策, 是真的考虑到香港整体利益,但没有。” * 香港逃犯条例修订争议:两个“反送中”抗争者的自白 * 香港问题点燃中英争论 英国召见中国大使 * 香港示威者冲进立法会 国际媒体高度关注 图片版权 EPA Image caption 英国旗、殖民旗容易吸引媒体眼球,但事实上更多的示威者是有明显诉求。 主流“反送中”示威者中,不是全部人都赞成高举英国旗或港英旗。6月21日,香港示威者包围湾仔警署当天,一名中年男子高举港英旗,现场群众不断叫他收 起旗帜,不想被人质疑这场运动是“恋殖”、“港独”、“反共”。但因为这场运动没有公开领袖,示威者之间建立起一种要求大家不互相批评的文化,所以在场 也有人阻止争吵。 然而在这场运动的一个高点──占据立法会大楼,示威者容许在会议厅的当眼处挂上港英旗,这成为国际媒体关注的焦点,有欧美网民就提出“被中共统治比被英 国殖民更糟”、“把香港交回中国是错误的决定”。 目前,BBC中文无法独立验证谁在立法会议事厅挂上港英旗,以及示威者展示这面旗前是否取得共识。 有欧美媒体分析认为,示威者是希望提醒英国有责任就香港问题发声和向中国施压。 香港立法会前主席范徐丽泰直斥,这并非政府接不接受示威者诉求的问题,而是示威者的诉求“是要回到殖民时代”。 “我想问大家,在殖民地做二等公民好,还是做香港特区的一等公民好呢?”她说。 英国外相亨特警告,如果中国不履行《中英联合声明》会有严重后果后,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高调批评,“在某些人心目中,他们认为香港还在接受英国统治, 他们忘记香港现在已经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他警告那些英国不要对香港有殖民者的思想,不要干预香港。 图片版权 Getty Images 抗争符号 香港时事评论员刘锐绍对BBC中文分析认为,这面旗帜是一个抗争的象征,表达对中港政府现在的不满,但不代表他们认同过往殖民统治或是“恋殖”。 他指出,香港较年长的人,体会到港英政府初期对香港实施的高压殖民统治,1997年后出生的年轻人没有在港英年代生活过,但70后和80后示威者的成长 阶段,见证了殖民后期一段“港英政府开始对香港有实质贡献的时候”。 1967年,香港爆发左派人士称之为的“反英抗暴”运动,引发骚乱和暴动,突显香港的社会问题,加上英国政府开始考虑与中国谈判香港前途问题,70年代 起,英国政府在香港实行怀柔政策,大力发展经济民生,推行十年建屋计划、九年免费教育、建立打击贪腐的廉政公署、改善警民关系等等,慢慢在立法机关加入 选举机制。到1991年,香港的立法局首次有部分议席由直选产生,也逐渐启蒙了香港人对民主诉求的意识。 但主权移交后,香港民主步伐在中国影响下难以继续向前,例如在雨伞运动爆发前,中国明确在普选方案前加入筛选机制,与港人期望的不符,香港示威者视为中 共背弃承诺。经济问题方面,贫富悬殊严重,香港年轻人也面对楼价高企、阶层流动困难等问题,种种落差造成对现况的不满。 “很多时候,是因为对现实不满才会想起以前的情况,这是一个心理反射,”刘锐绍说,“北京千万不要错误解读这班人是恋殖、怀念英国,也不要以为英国在香 港做了甚么,或以为英国会回朝,这只是假象。” 他认为示威者展示殖民旗帜激怒中国既是一个策略,也是反映民怨,“因为他们对政权毫无信心、甚至是极度反感,处于一个绝望的状态,他们被迫到不理会官方 的想法,去到如此地步时,执政者要思考为何人民对你这么反感。” 相关主题内容 * 抗议 * 逃犯条例 * 中國 * 香港 * 示范 分享此项报道 关于分享 * Facebook * Messenger * Messenger * Twitter * 人人网 * 开心网 * 微博 * QQ * Plurk * 豆瓣 * LinkedIn * WhatsApp 返回页首 更多有关此项报道的内容 * 香港示威者冲进立法会 国际媒体高度关注 2019年 7月 2日 * 香港问题点燃中英争论 英外交部召见中国大使刘晓明 2019年 7月 4日 * 香港逃犯条例修订争议:两个“反送中”抗争者的自白 2019年 6月 15日 台湾大选2020:宋楚瑜、韩国瑜、蔡英文选战专辑 乌克兰和俄国,谁拥有罗宋汤的发明权 女生不擅长数学?原因可能是阅读能力太强 视频 吴钊燮:近九成台湾人拒绝“一国两制”模式 墨西哥城的秘密地下世界 视频 被贩卖到印度卖淫的非洲女性 BBC News 中文 导航 分类 * 主页 * 国际 * 两岸 * 英国 * 评论 * 科技 * 财经 * 图辑 * 音频材料 * 视频材料 * BBC英伦网 BBC导航 * News * Sport * Weather * Radio * Arts * 使用条款 * 关于BBC * 隐私政策 * Cookies * 浏览协助 * 家长指引 * 与BBC联络 * Get Personalised Newsletters Copyright © 2019 BBC. BBC不为非BBC网站内容负责。 我们对外部链接/链接政策的处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