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2.0 RSS .92 Atom 1.0 科学松鼠会 » 奶粉能要印第安人的命,不要忽视乳糖不耐评论Feed 【花日历】一个剧毒的大戟科植物,竟然养活了十亿人口 保质期居然是厂家自己定的?这能靠谱吗 -- 首页 >> 生物 >> 文章 奶粉能要印第安人的命,不要忽视乳糖不耐Comments>> 史 军 发表于 2018-10-09 07:21 | Tags 标签:乳糖, 乳糖不耐, 乳糖酶, 原创, 牛奶 本文来自史军的微信个人公众号“植物人史军”,未经许可不得进行商业转载 -- 呢? 那是因为一旦这些印第安朋友喝下牛奶之后,等待他们的是腹胀、腹痛,甚至是严重腹泻都是有可能的。牛奶中搞事情的不是蛋白质,不是细菌,而是乳糖。 在美洲印第安原住民的传统食谱中,并没有牛奶和相关制品。 在美洲印第安原住民的传统食谱中,并没有牛奶和相关制品。 乳糖是一种双糖,由一个葡萄糖分子和一个半乳糖分子组合而成。在初生婴儿的食谱里,乳糖可是特别重要的能量物质。我们潜意识里认为的母乳里主要的营养是 蛋白质,但实际上乳糖才是真正重要的营养。看一下母乳的营养成分,我们就会发现,100毫升母乳中有7克乳糖,蛋白质只有1.1克而已。这也是人类婴儿 无法直接接受牛奶的原因,因为牛奶中的蛋白质含量实在是太高了,100毫升牛奶中的蛋白质达到了3.2克,这并不适合人类婴儿的消化系统。 惹事儿的乳糖 惹事儿的乳糖 但是,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母乳也不是一个从一而终的健康食物。在正常婴儿的肠胃中,有着大量的乳糖酶,正是在这种特殊蛋白质的作用下。乳糖被分解成葡萄 糖和半乳糖,从而为人体吸收和利用。但是随着孩子的成长,到三岁以后,很多人的乳糖酶数量和活性会变得越来越弱,结果就是无法有效分解乳糖。 按理说不能被人类消化系统分解的食物还很多,比如说海带和蘑菇中的多糖也不会被肠吸收,就变成了“see you tomorrow“的蔬菜了。但是乳糖与海带和蘑菇中的多糖不同,这些物质大多变成了肠道细菌的食物,乳糖经过细菌的分解,会产生大量的氢气、二氧化碳 和甲烷,大量的气体累积起来,产生腹胀、腹痛等症状,严重的话会出现肠痉挛和腹泻的情况。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乳糖不耐症。说奶粉能要印第安朋友的命可 能有点过分,但是生不如死的感觉确实是真实的。 这种症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与人类的基因有关。人类第2号染色体上的LCT基因负责乳糖酶的合成,成年后,该基因的活动减弱,造成乳糖不耐。人类的幼儿在 4岁的时候通常会失去90%的乳糖消化能力。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还有一些极端情况,有些婴儿天生乳糖不耐,甚至无法正常进食母乳,需要无乳糖的母乳才能 喂养。 实际上,乳糖不耐这种现象在世界范围内并不鲜见,换句话说不耐受乳糖的人群其实是多数。但是不同地域人群中的情况有着非常大的差别。比如说,在东亚区域 大概有90%成年人都有乳糖不耐的情况,而在巴尔干半岛这个比率是55%,而在德国和英国这个比率却低于15%。 世界不同区域乳糖不耐的比率分布状况。可以看到东亚区域几乎是最不耐受乳糖的区域。 世界不同区域乳糖不耐的比率分布状况。可以看到东亚区域几乎是最不耐受乳糖的区域。 乳糖不耐是母亲保护自己的手段 这看起来是大自然同我们开的一个玩笑,有朋友可能会觉得这更像是人类天生存在的一种缺陷,但实际上在人类演化时,乳糖不耐很可能是一个特别有效的促进繁 殖的策略。 不让大宝宝继续吃奶,也是一种演化形成的策略 -- 对母亲来说,用乳汁来抚育婴幼儿会成为一个巨大的负担,更麻烦的是,持续的哺乳行为会影响下一次怀孕和生育,这在医疗卫生条件都健全的条件下,无疑是充 满风险的行为,于是最好让幼儿主动放弃母乳。乳糖酶基因关闭带来的严重不适症状,会促使婴儿远离母乳,从而让母亲有更多的精力投入生育弟弟妹妹的任务当 中去。这是一个对乳糖不耐症的比较合理的解释假说。 那么,为什么还是会有人的乳糖酶基因活性一直维持了下来,甚至保持到成年之后?不同人群间的这种乳糖不耐的比率差异是如何形成的呢? 想喝牛奶的人类,要先有奶牛啊 从表面上看,这个很容易解释,人类的祖先都有持续分解乳糖的能力。欧洲人大多有喝牛奶的习惯,但东方人并没有这个传统,所以,东方人也就不需要乳糖酶, 从而丧失了成年后分解吸收乳糖的能力。这就是人类被食物筛选的一个结果。 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么简单。在上面的观点里,我们忽略了一个事实。相对于人类的历史,人类开始大规模获得牛奶这个资源是比较晚近的事情,只有在人类大规 模进行畜牧业养殖之后,才出现了足够的牛奶,而这个时间大约在1万年前。而通过分子生物学的分析,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在欧洲、小亚细亚半岛和北非的游牧 民族人群中出现了基因突变,获得了稳定而持久的乳糖酶表达,并且伴随终生。 能保持乳糖酶活性,是个后发优势。 能保持乳糖酶活性,是个后发优势。 毫无疑问,那些能够分解乳糖的人,能够喝下更多的牛奶,也就获得了更多的营养。自然也对留下更多的后代大有好处,于是,能够耐受乳糖的人在畜牧业发达的 地方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的行为。如果我们审视乳糖不耐症分布状况的地图的时候,就会发现,那些能够有效分解乳糖的人群,恰恰就处在畜牧业发达,牛奶 供给充裕的地方。这就很容易解释,为什么西方人可以把牛奶当水喝,但是像我这样的东亚人群,在很多情况下,并不能享受纯牛奶。 持续喝牛奶,就会激活乳糖酶吗? 有人说,在持续喝一段牛奶之后,乳糖不耐的症状似乎得到缓解,又能吸收牛奶营养了。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如果真的已经出现乳糖不耐的情况,说明 乳糖酶的基因已经关闭,已经很难再恢复工作了。这也就意味着要与纯牛奶这种食物说再见了。 到今天为止,我们并没有办法让已经关闭的乳糖酶基因运转起来,当然也就无法让使乳糖不耐的人变得能耐受乳糖。但是,有案例表明,人的乳糖耐受程度并非一 成不变的,而是可能会随健康状况或怀孕等因素变化。例如,有研究表明,在乳糖不耐的女性中,44%的人会在怀孕时表现得能耐受乳糖。有朋友声称接受了牛 奶,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是耐受性增强的表现,就好像喝酒的次数多了,会比最初更抗晕一个道理。 酸奶和奶酪对乳糖不耐患者都比较友善 酸奶和奶酪对乳糖不耐患者都比较友善 如果真的乳糖不耐的话,就不要跟纯牛奶较劲了,完全可以选择相关的乳制品。比如酸奶和奶酪在制作加工的过程中,乳糖会被大量分解或者去除,这样就成了乳 糖不耐朋友的好食物了。 -- 0 为您推荐 [mbcn242l-144x144.jpg] 乳糖不耐症 [vrain-keeping-apple-white-1-144x97.jpg] 如何防止切开的苹果“生锈”? [shijun-goji-4-144x108.jpg] 保温杯里泡枸杞?咋不泡个茄子呢? [luping-fox-squirrel-1-144x136.gif] 躲车祸、躲猫猫,小松鼠的城市生活真不容易 --

那是因为一旦这些印第安朋友喝下牛奶之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