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 用户登录 ____________________[按内容内容] [search.jpg]-Submit [logo.jpg]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 机构 服务 会员 文学奖项 * 新闻 访谈 专题直播艺术 * 理论评论 文史 科幻 书汇 新作品 * 世界文坛 民族文艺 网络文学 儿童文学 * 文艺报 * 鲁迅文学院 中国作家网>>理论评论>>文化时评 是什么让“中国风”风行世界 来源:文汇报 | 王彦  2019年01月10日07:22 BBC老牌英剧《神秘博士》投放市场时推出了一组“中国风”海报。值得注意的是,这组海报中除了水墨画风、亭台楼阁等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象,还包含新时代 中国的图景。比如其中一幅画面,英剧中标志性的时间机器与上海的魅力天际线相得益彰。这些海报不仅走俏中国,还被英国网友瞧见并“求反向输入”。 这不由让人想起另一则异曲同工的新闻。2018年尾声时,全球最权威的英文词典《牛津英语词典》正式将“add oil(加油)”收录其中。而且,在充满喜感的“add oil”进入《牛津英语词典》前,已有大约250个中式英语被该词典盖戳为“正规军”,如jiaozi(饺子)、moo shu pork(木须肉)、qipao(旗袍)、qigong(气功)、tuina(推拿)、long time no see(好 久 不 见)、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人山人海)等等。这些涉及中国人的饮食、穿着、养生、社交等方方面面的词汇,其背后既有中华五千年一以贯之的璀璨文明,也渗透着今日中国人的生 活哲学、思考方式与价值关怀。从某种角度来说,走近这些词,也就走近了中国人。 从中国年轻人口中充满玩笑意味的“Chinglish(中式英文)”跻身权威英语词典,到今日中国美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样受到世界青睐,这些新闻的 发生,偶然中有必然。 2018年发布的一项覆盖22个国家、1.1万名受访者的调查显示:超半数受访者认可中国“历史悠久、充满魅力的东方大国形象”。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征服了大批海外粉丝,许多老外挑战烹制中国家常菜的视频屡屡走红,还有一部分对中国美食表现“无知”的外国朋友会受同胞的调侃。 文化综艺节目《朗读者》的同名书登陆德国法兰克福书展,并与来自俄罗斯、印度、阿尔巴尼亚等国家的出版社签订版权合作协议,“六个国家、八种语言,中国 文学之灯点亮法兰克福”传为佳话。中国网文“喜提”海外拥趸。在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外孙女可谓学习中文的头号网红。在印度,国宝级演员阿·米尔汗直言, 自己常常熬夜品读金庸小说。截至2018年,约70个国家和地区将汉语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海外汉语学习者超过1.2亿人……凡此种种,足见中国文化 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今天,技术的变革打通了地理阻隔,铺就了“共话中外情”的对话渠道,为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交流互鉴、美美与共,提供了大好机遇。“中国风”风行世界,优 秀传统文化的厚积薄发,与中国软实力与日俱增息息相关,更是中国主动融入世界进一步彰显出文化自信的必然结果。同时也应该思考,我们的大众文化产品的竞 争力,是否与我们的经济发展相适应?中外文艺作品,在新的跑道上并行时,又该如何提高竞争力?我们的创意产业又该如何更好地利用传统文化和当下生活,如 何将文化的魅力更好地变成影响力和拉动消费的能力? IFRAME: /405303/419624/index.html 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版权所有 | 京ICP备16044554号 | 京公网安备110402440007号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0号15层 联系电话:010-65389115 邮箱:cnwriter@126.com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 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MAIN201805101635526610551558369.jpg] [top.jpg] [c.gif?id=30513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