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话题 广场 new 快速 注册 台湾 社会运动 ( 转载 ) Kathy Kathy 2013-01-04 20 : 01 : 25 社運-- 1 --社運 -- -- Kathy Kathy 2013-01-04 20 : 01 : 25 社運-- 1 --社運 1980 年 以來 的 社會運動 一 、 前言 -- 一 、 前言 二 、 社會運動 的 定義 三 、 台灣 社會運動 歷史 背景 與社會 結構 之 分析 四 、 台灣 社會運動 概述 五 、 結語 -- 五 、 結語 1980年代 以後 , 台灣 的 社會運動 如雨 後春筍 般的 出現 。 在 運動風 潮 中 , 的 確 對台 灣社會 造成 某些 衝擊 。 這些 包括 : 從過 去 一黨獨 大 的 威權體 制 逐 漸轉 為較接 近 多元 民主 的 、 權力 分散 的 政治 情況 ; 由 過去較 一元化 的 社會價值 、 較緊 密 的 社 -- -- 會運動 本身 也從 早期較 利益 受損 而 要求 賠償 的 , 或 被動 的 運動訴 求 逐漸 轉為 提 出 新 生活 方式 與價 值 的 主張 , 或 較主動 的 運動訴求 。 有關 1980 年代 台灣 社會運動 現象 , 相當 程度 是 政治 與經 濟資 源 分配 被 扭曲 後 , 形成 有 理想 又 企求 社會正義 公平 的 中 產階 級結 合 受害 中下 階級 向 政府 與加害 者 和平 抗爭 的 現象 。 這也 涉及 經濟 、 社會 、 甚而 政治 相關性 現象 的 關係 。 包括農 、 -- -- 下 , 不 是 獨占 、 兼併 地位 的 台灣 中 小 企業 便 在 政經 勢力 上 都處於 劣勢 , 一旦 它與 大 財團 或 國(黨)營 企業 的 利益 衝突時 , 更 往往 得 不 到 政治 力 的 聲援給 予 轉機 。 1990 年代 以後 , 儘管 台灣 社會運動風 潮 已 有 退潮 跡象 , 但 經過 運動風 潮 的 洗禮 , 人 們對於 政府 應有的 角色 扮演 、 社 會成 員間 的 權利 義務 關係 , 以及 個人如 -- 洗禮 , 人 們對於 政府 應有的 角色 扮演 、 社 會成 員間 的 權利 義務 關係 , 以及 個人如 何 維護 自身 利益 , 都 與過 去 有 截然 不同 的 看法 。 在 當代 台灣 社 會裡 , 社會運動 或 集 體抗議 事件 似乎 已 成 為社會 生活 與例行 政治 中 的 一 部分 。 -- 集 體抗議 事件 似乎 已 成 為社會 生活 與例行 政治 中 的 一 部分 。 社會運動 是 集 體行為 的 一種型態 , 也 是 一 群 人 共同 參與並 推動 某 一 目 標或想 法 的 活動 。 社會運動 涉及 有 組織 的 行為 , 而且 企求 改變 包括 歷史 、 經濟 、 社會 、 教育 、 文化 諸多權力 的 不對 等 關係 現狀 , 其後 果 可說 是 社會 變遷 。 社會運動 初期 , 群眾 通常 藉由 抗 議與遊 行 等 的 非 制度化 方式 來支持 或 反對社會 變遷 。 社會運動 的 參與 者 必 須是廣 大群眾 , 而 非 少數幾個 人 ; 必須 具有 持 續性 , 否則 , 曇花 一現即 -- 參與 者 必 須是廣 大群眾 , 而 非 少數幾個 人 ; 必須 具有 持 續性 , 否則 , 曇花 一現即 消失 ; 通常 要 有 意識 理念 來說 服 參與 者與 一般 大眾 。 由此 看來 , 社會運動 可 說是 一 個團體 具有 目標 , 而且 有 計畫 的 共同 行動 , 其 目的 在 改變 整體 或 部分 的 社 會現 象 , 可以 看作 是 社會 變遷 的 一種手段 或 策略 。 -- -- 象 , 可以 看作 是 社會 變遷 的 一種手段 或 策略 。 社運-- 2 --社運 這樣 的 定義 明顯 指出 社會運動 不應 被 視為 一時 的 偏差 行為 或 衝突 , 也 不 是 短 暫的 邊際 社會 現象 。 它 不 僅是對 不平 、 不 滿現 象 所 發生 的 吶喊 , 更 是 找尋 新 社會 秩序 的 一種 有 意識 的 努力 。 這種導 源 於民間 的 社會力 ,還 具有 另外 一種特質 , 亦 -- -- 為其 最終 目標 ( 要求 國家 改善 ) , 因此 它 不 能 化約 是 一種單純 的 政治 行動 。 這在 像 台灣 這麼 一 個階 級結構 尚 不 明顯 , 而 國家對 民間社會 的 控制 又 強調 威 權統 治性 格 的資 本主 義社 會裏 , 「 國家 」 成為 社會運動 抗爭 的 主體 , 而 非 「 對立 的 階級 」 , 也 就 是 很 自然 的 現象 了 。 但 這並 不 表示 社會 階級 之 間的潛 在 矛盾 和 衝突 完全 不 存 在 , 只是 到 目前 為止 , 階級 矛盾 還沒 彰顯 和 暴露 出來 而已 , 但 若 M型社會 形成 , -- -- 就 有待 觀察 了 。 此外 , 當資 本主 義體 制進入 另 一 成熟 發展 階段 , 階級 結構 也 進入 更 定型 的狀 態時 , 社會運動 的 「 階 級衝 突 」 性格 , 所以 在 1990年代 以後 , 因為 激烈 選舉 , 候 選人雖然 避免 了 以 族群 做 訴求 ( 實際 上 外省 族群 強力 動員 , 本省 族群 隨之動 員 ) , 但 1993年 的 台北市 長選舉 , 新黨 趙少康 高 舉反 商訴求 ( 或 反 富 ) , 某 種程 -- -- 重 分配 的 直接 訴求 。 二 是 發生 在 社會 領域裏 的 求變 呼籲,這 便 是 發自不 同 社 會弱 勢群 體階 級對 改變 「 國 家 與民間 社會 」 關係 的 訴求 , 而 表現 在 方興 未 艾 的 各 種社 會運動 上面 ,農 、 工 運動 便 是 其中 兩個 尤其 明顯 的 社會運動 。 就 這個 觀點 而言 , 經濟 自由化 的 要求 和 各種 社會運動 的 勃興 都 可 歸結 到 是 80 年代 台灣 新興 的 民間 訴求 , 都 在 進行對 既 有 資源 分配 體制 的 改造 和 重組 。 這 也 是 戰後 台灣 經歷 40 多 年 的 發展 經驗 中 , 在 創造 了 所謂 「 經濟 奇蹟 」 之後 的 另 一 種 -- -- 「 社會 改造 」 契機 。 社會 改造 的 正當性 有 其 歷史 與結構 , 消極 作用 在於 修正 「 經 濟奇蹟 」 所 帶來 及 衍生 的 發展 扭曲 後果 , 積極 意義 更 在於 延續 和 創造 一種 更 富正 義的 均衡 發展 前景 。 80 年代 社會運動 的 發生 , 並不 否定 台灣經濟發展 經驗 中 成 功 的 一 面 , 社會運動 的 適時產 生與 蓬勃 發展 , 更 可 視為 是 台灣發展 下 一 階 段 的 特 有經 驗內涵 。 因此 , 社會運動 所蘊 含 的 社會 改造 意義 也 該是 戰後 台灣 經驗 中 可 貴 的 一 部 份 , 它 有著 塑造 未 來發 展 進程 的 動力 , 以 找尋 可能 也 更 佳 的 未來發 展 內涵 和 形式 。 -- -- 的 一 部 份 , 它 有著 塑造 未 來發 展 進程 的 動力 , 以 找尋 可能 也 更 佳 的 未來發 展 內涵 和 形式 。 換言之 , 社會運動 所 代表 的 社會 力求 變訴 求 , 一方面 固然 是 台灣發 展中 「 富 社運-- 4 --社運 裕化 」 和 「 多元化 」 的 結果 , 另一方面 卻也 是 社會力 針對 富裕 化 和 多元化 造成 -- -- 種種 「 偏差 」 資 源 分配 體制 的 反動 和 匡正 , 近 十 年 的 經驗 尤為 凸 顯這種性格 ; 因 為進 入 80 年 代 之後 , 台灣 的 經濟 成 長出現 了 所 得 分配 惡化 和 財富 累積 明 顯不 均 的 趨勢 , 所導致 的 「 相 對剝奪 」 社會 心理 便 日益 上升 , 社會運動 本身 便 兼 具發 抒 和 表達 這種發 展弱 勢團體 及 階級 爭取 公平 和 正義 的 另 一 警訊 作用 。 -- 抒 和 表達 這種發 展弱 勢團體 及 階級 爭取 公平 和 正義 的 另 一 警訊 作用 。 此外 , 80 年代 社會運動 的 展開 , 不 是 突然 發生 的 。 而是 累 積溶變的結果 , 「 社會力 」 的 展現 , 更 是 它與 「 政治 力 」 、 「 經濟力 」 在 過去數 十 年 相互 激 盪與 制衡 消長 的 歷史 過程 結果 。 在 80 年代 , 已 形成 「 被 動員 的 民間 社會 」 , 而 它 也 -- -- 正 以日趨 要 求 嚴苛 的 態勢 在 面對國 家 , 以 調整 和 改 變過 去數 十 年 來不甚 平衡 的 「 國家 v.s 社會 」 權 力 關係 。 新興 社會運動 的 概述 ( 蕭新 煌等資料 ) 1. 消費 者 運動 ( 1980- ) 2. 反 污染 自力 救 濟抗 議運動 ( 1980- ) 3.生態 保育 運動 ( 1982- ) 4. 婦女 運動 ( 1982- ) 5. 原 住民 人 權運動 ( 1983-)6. 學生運動 ( 1986- ) : -- -- 運動 ( 1988- ) 16. 反核 運動 ( 1988- ) 17. 客家 權益 運動 ( 1988- ) 18.無 住屋 者 運動 ( 1989 ) 19. 雛妓 救援 運動 ( 1992 ) 以上 這十七 種新興 社會運動 如果 做進 一 步 的 歸納 , 又 不 難發現 它們 可 大致 上 分成 下面 這四類 , 運動 訴求 的 基本 類型 : 第一 類是導 因 於民 間社會不滿 政府 對於 新 興社 會問題 的 漠視 : 這包括 上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