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跟着高铁去“淘金”——兰新高铁开行半年纪实

2015年07月22日 10:27:05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乌鲁木齐7月22日电 (黄玥 吴奇)“原以为动车是老旧的车厢,没想到这么宽敞、漂亮,比摇摇晃晃的旅行车好多啦。” 坐在兰州开往乌鲁木齐的高铁上,台湾客商李敏芸竖起大拇指。

  和同伴一起准备沿着“丝绸之路”考察“一带一路”带来的商机,李敏芸对兰新高铁留下深刻印象。“兰新高铁就是商机的源头。”李敏芸说。

  去年12月26日开通的兰新高铁,如今已开行半年。从发送旅客超过200万人次,到日均运送旅客超1万人次,兰新高铁从经济、旅游等方面悄然融入新疆各族人民的生活。

  跟着高铁去“淘金”

  兰新高铁,串起了瓜果飘香的“丝绸之路”,也铸就了新疆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新引擎。

  新疆诚欣泰商贸有限公司经理孙晓光尝到了高铁开通的甜头。由于今年煤炭市场不景气,常年在乌鲁木齐办公的孙晓光一度灰心丧气。然而,自从铁路系统推出集装箱运输煤炭业务,加上兰新高铁开通,令他眼前一亮。

  “集装箱装煤损耗少,运费便宜,从哈密发煤炭前景不错。”兰新高铁开通使乌鲁木齐到哈密缩短为3个小时,孙晓光白天坐着高铁赶到哈密货运中心谈好生意,晚上便可赶回乌鲁木齐享受悠闲时光。

  有了高铁,新疆城与城之间动辄200公里以上距离不再算个事儿。滚滚人流、物流跟随高铁开辟出的经济新版图纷纷涌动。

  “高铁成了哈密的新名片,来这里发货的外地客户越来越多。”哈密货运中心党委书记邢杰感慨。

  过去,由于兰新线运能紧张,矿产资源、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的哈密只能守着金饭碗发愁。兰新高铁开通后,兰新既有线运能得到了充分释放,新线更能实现“敞开受理、随到随走”。

  据悉,仅5月份哈密三道岭煤矿就发运煤炭40万吨。不仅是哈密,已有9万亩蔬菜基地的吐鲁番也乘上高铁速度,把蔬菜卖到首府,打造一个覆盖全疆乃至西北的“菜篮子“。

  一直以来,乌鲁木齐“一城独大”曾是新疆城市发展的痛点。兰新高铁的开通,从各自为战到携手发展,吐鲁番、哈密与首府的联系愈发紧密。组团招商、产业升级……沿线城市的发展脚步逐渐加快。

  不仅如此,在乌鲁木齐,高铁拉来了一座新城:高铁片区。乌鲁木齐新客站尚未开通,这个规划面积37.2平方米的新区却已是高楼林立。可口可乐、大众等18家全球500强企业已在这里落户。42个项目落地,总投资421亿元——高铁红利已提前释放。

  在经济下行压力巨大的大环境下,兰新高铁的开通运营为新疆沿线地方经济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

  同城生活自高铁开始

  “动车票卖完了,普速车还有票买不买?”

  “算了,给我买一张高铁站票吧。”

  这样的对话,经常发生。“有的游客就是认准了动车。”吐鲁番北站党总支书记陈海涛表示理解。

  便捷的网络购票、车站排队不超过半小时,高铁的“公交化”开行让旅客免去漫漫长夜排队的煎熬。

  “高铁衔接的站点更多,能辐射的出行线路更广,满足了旅客的出行需求,让旅客出行增添了更多选择。“乌鲁木齐南站售票值班员张小霞还发现,高铁催生了赶车族,不少旅客经常是开车前二十分钟才来取票或购票。

  兰新高铁的开通,构建了一小时、三小时城市圈,同城生活也自高铁开始。

  在哈密上班的张先生是周末动车族。“女朋友在乌鲁木齐,以前一个月也就能见一、两次,有了高铁后,我们基本是周周见。”在网上定好往返车票,张先生的乌哈同城生活变得从容许多。

  同样,高铁不仅让旅客在地面体验极速生活,也让飘在空中的人们踏实落地。

  “说是飞机到乌鲁木齐了,一备降就到了库尔勒、克拉玛依、敦煌等地。”经常当“空中飞人”的王华最头疼的就是遇到大雾天。每年的2月、3月、11月、12月是乌鲁木齐大雾多发季节。

  2013年1月,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大雾弥漫,上万名旅客滞留机场。在距吐鲁番机场不足500米的吐鲁番北站,铁路部门组织开行了动车专列,将204备降滞留旅客摆渡回乌鲁木齐,开辟了铁路与民航联手应对恶劣天气的新模式。

  接下来,国航便在新疆地区正式推出“空铁联运”新产品,乘坐国航实际承运乌鲁木齐出港航班并购买指定舱位机票,可免费乘坐吐鲁番-乌鲁木齐的动车。

  虽说高铁的开通对民航造成一定冲击,但对民航发展也有帮助。高铁不仅能缓解民航的压力,有利于民航进一步改善管控,提高服务质量。

  至此,“地空联合”将为旅客出行奉献贴心服务大餐,最终获利的无疑是广大旅客。

  高铁串起甜蜜之旅

  在兰新高铁的拉动下,与乌鲁木齐一山之隔的吐鲁番旅游业成为受益者。高铁时代让吐鲁番成为了乌鲁木齐的后花园。“和乌鲁木齐当邻居,做乌鲁木齐的大客厅”正在成为现实。

  “从乌鲁木齐坐汽车来要5、6个小时,一日游项目难以留住游客。”交通的短板,让吐鲁番地区旅游局长陈书国深有体会。

  兰新高铁开通后,搭乘动车说走就走的回头客让陈书国看到了旅游业的春天。不到1小时的高铁行程,实现了“速来慢游”。

  对此,吐鲁番针对高铁特点设计了内容丰富的旅游活动。将高铁与旅游结合,变单纯送客到复合经营,铁路与地方政府联手开发旅游市场,这在新疆尚属首次。

  今年3月,吐鲁番第三届“杏花旅游季”开幕,600多名旅客乘D9966次高铁“杏花专列”出行,高铁带来的火爆场面超出人们的预料。

  “赏花之余,旅客被当地美食、特色工艺品吸引,西红柿和小黄瓜每天都被抢光。”吐鲁番现代农业科技开发中心行政办经理范国元兴奋不已。

  据统计,“杏花旅游季”期间,吐鲁番共接待游客26万人次,旅游消费4160万元,同比增长达174%。

  3月赏杏花、4月摘蔬菜、5月采桑葚,从“杏花季”的“第一春”到“桑葚节”的“第一鲜”,吐鲁番借高铁填补了“葡萄节”之前的旅游空白点,开启旅游的新模式。

  2015年以来,新疆铁路部门根据旅游季节、客流变化设计特色列车,与地方政府配合推出“坐着火车游新疆”系列产品, 先后开行“杏花专列”、“桑葚专列”、“薰衣草专列”等涵盖高铁、普铁的旅游列车共计23列,增开了周末动车。年内,路局计划开行疆内旅游专列100列。

  截至目前,全疆铁路客流同比增长13.8%。

  “旅游和铁路新业态结合促进了新疆旅游业回暖,高铁在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自治区旅游局党组书记李冀东表示。

  半年间,从好奇到平淡,从陌生到熟悉……新疆城市圈在不停生长,同城生活也不再是梦,高铁曾经改变了新疆的过去,被高铁带动的,必将是新疆的未来。

【纠错】 [责任编辑: 张雪花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5071280451331